北宋元祐六年(1091)闰八月,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任颍州太守。在颍期间写有《赠朱逊之(菊花)》《蜡梅一首赠赵景贶》等以花为喻的诗作。九月间,因“八丈沟”开挖事,苏东坡与朱逊之等官员会议于..
近阅《苏轼年谱》(孔凡礼撰,中华书局1998年2月第1版)和《三苏年谱》(孔凡礼撰,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见记载有:元祐七年(1092)正月“二十二日,《跋勾信道郎中集朝贤书夹颂金刚经》”。《晚香..
颍州古城的南城门名为“迎薰”。旧志记载,南城门建有月城,额曰“丹冗”。祀玉皇,一名玉皇楼。其左侧置偏门以达正门,城外隍池深与广侔(móu,相等),有桥跨隍(护城河)以济往来。“迎薰”其意源自上古相传为虞..
阜阳历史上的“聚星堂”,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皇祐元年(1049)三月至皇祐二年(1050)七月任颍州太守期间所创建。阜阳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明正德《颍州志》,由成化年间同知刘节编纂,在正德六年(15..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而苏轼作为北宋时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其诸多诗文作品等创作时也非一蹴而就,而是多有修改,甚至一改再改,直到满意为止。东坡守颍时的两个事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据宋·何薳《春渚..
明嘉靖《颍州志》记载:“宜秋,即西门楼”。楼中设大士阁,祀大士即观世音菩萨。建有月城(瓮城)。一年四季,春播夏长,秋收冬藏,是一个自然规律。秋天,秋色宜人,是个天高气爽,令人喜悦的收获辛劳成果的季节。..
勤于和善于积累素材,是苏轼长期养成的写作习惯。他在读书时及时记下所思所想,以为当时或以后诗文创作的资料储备。苏轼在颍州任上曾对《陶渊明集》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校阅,留下了不少勾划、改定的痕迹和笺注。即使..
苏轼守颍还有一个类似的梦境故事。据他在绍圣三年(1096)贬官惠州所作《和陶桃花源并引》记载:予在颍州,梦至一官府,人物与俗间无异,而山川清远,有足乐者,顾视堂上,榜曰“仇池”。觉而念之,仇池武都氐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