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为旋花科番薯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美洲。亦称红芋、甘薯、金薯、红苕、山芋、地瓜等。而阜阳人更习惯称红薯为“红芋”。红芋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其块根除作..
蛤蟆,无尾目蟾蜍科两栖动物,学名叫“蟾蜍”。因其体表有许多含有毒腺的疙瘩,在阜阳当地俗称“蛤蟆”、“癞蛤蟆”、“疥蛤蟆”、“癞蟆猴子”等。从蛤蟆(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即疣粒)中采取分泌的乳白浆液,加..
2019年上半年的一天,阜阳市文物文史研究者祝先生,路过颍东区污水处理厂东南500米岳寨村的拆迁工地废墟,无意间发现了一块残缺的碑状石板,他用力将石板翻过来,擦去碑体上的尘埃仔细查看,依稀可见“岳家湖”、“..
宋代承平百年,天下晏然。北宋时的颍州紧邻京畿,水上交通便捷,既是一处“优游燕闲”之地,又是许多初入仕途的官员向往的地方,还是高级京官贬官时的首选之地。蔡齐、晏殊、欧阳修、范仲淹(病故于赴任途中)、苏..
清顺治《颍州志》记载:“小西门旧在西城水门上隘。万历二年(1574),知州赵公世相稍移西,凿城设门,建楼于上,额月城门曰望湖,以近西湖名,门外空无居民,尝闭”。由于当年宗教盛行,城内地皮宝贵,官府则利用城..
我市文史研究者聂海龙先生,在阜阳北城建设街毗邻西城墙处的“云亭小区”(建设街48号),一更换电线杆施工处发现一块青砖。经测量此砖:长35厘米、宽17.5厘米、厚4.5厘米,青砖平面上端有“官”字戳痕。同年8月,聂..
“承恩门”是颍州古城的北大门。明旧志记载:“北曰承恩,其月城则二门焉。东曰达淮,西曰通汴,咸有楼。”“北临颍水(今泉河),就河为隍池(护城河)。”楼额曰“高玄宝阁”,祀玄帝(真武大帝)。颍州城的北门“..
宋仁宗元祐六年(1091) 闰八月二十二日,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以龙图阁学士至颍州(今阜阳市)任上。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据《苏轼年谱》(卷三十,孔凡礼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