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也叫钟鼓楼、“谯楼”(qiáo lóu)。据颍州旧志记载:谯楼,在州城中衢(qú音,四通八达的大路),原系宋、元时子城(子城,多为官府所在地)的旧南门,以谯楼为界分南城(罗城、大城)与北城(子城、小城..
古代颍州樱桃久富盛名,历史上的颍州东郊颍河岸边,及太和县的沙颍河两岸,均为驰名遐迩的樱桃产区。颍州的樱桃脯从唐代起即列为贡品。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二)记载:“樱桃,《别录》上品,..
北宋元祐六年(1091)闰八月后苏轼守颍州。十一月初,与他私交甚笃的挚友刘季孙(即开封府人刘景文,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自杭州经高邮西赴汴京,顺至颍州拜访苏轼,中途折经滁州,受滁州知州王诏(字景献,北宋大..
北宋诗人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府市)人。他是苏轼草书、楷书《醉翁亭记》碑拓诞生和存世起到重要媒介作用的历史人物。其求书过程前文已述。刘季孙(刘景文)在宋仁宗嘉祐年间,以左班殿..
西湖,位于古代颍州城西北一公里处的古泉河(小汝河)南岸,是古代颍河、小汝河、清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吞浊水吐清流,乃为郡境的一大奇观。西湖水域存在较早,曾是春秋时胡国的一个陂塘野湖,湖区除了用于国..
北宋元祐六年(1091)闰八月,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苏轼知颍州,创作了《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示坐客》。他对此诗非常喜爱,并获诸多唱和,遂大楷书丹刻石,立于西湖书院碑亭内。此诗全文:“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
颍州水系发达,郡南境有淮河东去,州城北有泉颍两河交汇。北宋时,从颍河逆流而上可达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顺流向东南于颍上县沫河口而入淮河,进长江,通江南。颍河水路是宋代王朝重要的漕运河道,“由京师..
苏轼作为一代大文豪、大书法家,对文房四宝之类的书画文具尤为喜爱,并多有收藏。对于书画家创作书法绘画作品所付出的劳动,古人发明了颇为文雅的“润笔”之说。据记载,“润笔”一词来自《隋书·郑译传》:郑译是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