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颍州的官府粮仓多以房式仓为主,也有部分“囷仓”即“团仓”、“圆仓”。颍州最大的官仓--“广积仓”拥有仓房近80余楹,此仓创建于明成化年间,在历史上存在了300多年,原阜阳军分区地域是其遗址。在当时的..
阜阳“北城小学”的前身是“聚星书院”,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由阜阳县知县饶元英创办。清光绪三十年(1904)五月,阜阳知县刘昌彝就“聚星书院”设施条件,改创为“聚星高等小学堂”(简称聚星学堂),聘请颍..
清光绪戊戌年即二十四年(1898)6月11日,支持康有为等维新人物变法的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诏书》,宣布“维新变法”(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改革,除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新式..
从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明正德《颍州志》记载来看,古颍州北城的东向城墙是没有“东门”的;最早的标准“城图”也未标有“东门”。相传,此处不宜开辟城门,否则城中有七八寸长的蜈蚣窜出来杀人,古人以金(黄铜)..
坐落于南城大东门内北侧的颍州按察分司兵备道署,是河南提刑按察司派驻颍州的军政监督机关,权高位重,监督管辖范围宽泛。明嘉靖十七年(1538),福建甫田人林云同任颍州按察分司兵备道佥事。翌年(1539),林云同将..
笔者喜爱骑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早晨,与几位骑友相伴驶向阜阳城北方向,沿着105国道至宁老庄镇,上030县道,经苏屯、舒庄、戴桥到泉阳镇,往返行程120多公里。骑行途中,瞥见公路右侧一村庄有不少类似泡桐花的..
在媒体上偶然发现一枚“阜阳县立中学(今阜阳三中),在媒体上偶然发现一枚“阜阳县立中学(今阜阳三中),1933秋季运动会”铜质奖章的图片。1933年,即民国二十二年。该枚奖章主章为正圆形,上圆边正中有一凸形穿孔..
阜阳旧志记载,明代颍州北城西北隅驻扎有军事机构颍川卫(颍州卫),并设立有两个校军场:在古城池内金鸡附近规模较小的一个叫“小校场”;在古城池东廓外迤北二里面积较大的一个称“大教场”,也称“教军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