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别称不知春、望水檀、檀树、檀木、白檀等。
树,别称不知春、望水檀、檀树、檀木、白檀等。豆科(蝶形花科)黄檀属落叶乔木,喜光,耐旱,不惧瘠薄,不择土壤,花果期5-7月,花淡黄白色,果为豆荚形。黄檀树在初期生长缓慢,40年后至80年间增长较快。民间称,黄檀树非百年不能成材。其木材淡黄色或黄白色,材质坚韧致密,纹理细腻悦目,切面光滑、耐冲击、耐磨损、富于弹性,可供车辆、器具、雕刻等用材。黄檀与曾被炒得“寸木寸金”的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同科同属但不同种。黄檀虽然没有“海黄”(降香黄檀)“紫檀”等珍贵,但好歹也冠个“檀”字,亦可雕刻成品质优良的多种工艺品和文玩。以前皖北地区多利用黄檀木材制作刨子壳、斧头柄、车轴、滑轮农具、牛梭子等。黄檀的根叶入《本草》,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细菌性痢疾和疔疮肿毒等药用功效。
黄檀还有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子和神奇的习性。随着春天的到来,在明媚的阳光下,别的阔叶树种早已撑起了绿色的伞,或开出了芬芳的花。唯独黄檀树却始终遵循着自己的特殊植物习性,到了每年的五、六月份,它依旧枝干上没有一片新叶,好像不知道春天的来临,既不争春,也不报春,故有“不知春”之说。实际上,黄檀对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贪睡的黄檀树是在悠然地等待着一场透雨的冲刷,才能从沉睡的梦境中醒来。黄檀通常是到了6、7月的梅雨季节,在雷鸣电闪,风雨交加过后,在一夜之间,像魔术师的变戏法一样骤生出一树的嫩绿叶子,接着会绽开一串串美丽的蝶形花朵,花脱落后,叶腋间便会挂起一对对沉甸甸的豆荚,故又有“望水檀”的雅称。古人还认为黄檀可以预测水旱,有“水檀”之名。北宋嘉祐年间,曾在颍州任太守的大药植物学家苏颂,在其专著《图经本草》中记载:“檀木生江淮及河朔山中,其木作斧柯者,亦檀香类,但不香耳。至夏有不生者,忽然叶开,当有大水。农人候之,以测水旱,号为水檀。”虽然黄檀树的“春天”姗姗来迟,但其“秋天”却早早来到,10月份黄檀叶子就开始发黄而飘落,比一般落叶树要提前半个多月落叶。
颍州区黄檀古树
我国利用黄檀的历史久远,《诗经•伐檀》有对檀树砍伐利用的记载:“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今译:砍伐檀树响叮当,放在河边两岸上)。”汉代王充《论衡•状留》中有“檀树以五月生叶,后彼春荣之木,其材强劲,车以为轴”的记载。说明两千年前我国人民即对黄檀发叶迟缓,能卜水候,木材坚实,宜做车轴等特性已很了解。
黄檀是阜阳珍稀而重要乡土树种之一。清乾隆《颍州府志》(卷之三·物产)把黄檀树排在40余种“木类”、“果类”树木的第五位,即“松、柏、桧、桑、檀”……。民国十四年《太和县志》(卷四·食货志·木之属)记载:“檀,有紫白二种,材可为车辐。土产多白檀”(白檀,即黄檀)。阜阳全境目前统计在册的百年以上古黄檀树有56株,主要分布在颍州、临泉、太和、颍上等地。尤以颍州区西湖镇五里村大田庄一株百年黄檀树,太和县宫集镇两株百年黄檀树,临泉县陈集曹庄村大常庄黄檀古树群(22株)较为出名。
太和县双黄檀古树
前些年,我在下乡考察古树的时候,与黄檀古树有过亲密接触。在颍州区西湖镇五里村大田庄老宅地复垦的田野里,生长着一株高14米,胸围104厘米,平均冠幅4米的百年黄檀树,亭亭玉立的树干,枝叶稀疏的树冠,在一片开阔的庄稼地里更显卓尔不群。据村民田洪云的爱人介绍,在30多年前她嫁到大田庄,当时黄檀树就这么粗。她80多岁的婆婆讲,从记事时起黄檀树比这细不了多少。由于在去年老宅复垦时推土机伤倒了树根,檀树的长势受到影响。在太和县宫集镇育才村宫营村南地,有两株树龄110年的黄檀树:一株树高16米,胸围155厘米,冠幅平均14米;另株树高15米,胸围94厘米,冠幅平均9米。两棵黄檀树相距两米左右,树干青筋凸显,树势古朴苍劲。
在临泉县陈集曹庄村大常庄,曾有一片50株黄檀树组成的古树群,其树龄130年,平均树高13米,平均胸围82厘米。这是我市唯一的一处黄檀古树群。位于谷河北岸1000余米的大常庄老宅老屋荒废多年,村内古木森然,榔榆、臭椿、刺槐、丝绵木、桑树、梓树、朴树等乡土树木众多。最引人注目的是老宅旁沟边和宅后洲子上的一株株古老的黄檀树。
临泉县黄檀古树群
守望这些古树的是一对70多岁的老人。据老人讲,几百年来他们家族继承了祖上喜爱栽植黄檀树的传统。在机械电刨没有普遍使用之前,方圆近百里的木匠没有不知道大常庄檀树的,因为他家用黄檀木做的刨子结实耐磨好用。80年代时,一棵六把粗(胸围约70厘米)的檀树可以截成50多把刨子壳的原料,能买200多元(相当于现在2000多元),而现在只能当硬杂木卖了,一棵也就一二百元。言语间,老人流露出对昔日黄檀树辉煌光阴的留恋和感慨。也由于黄檀树在村民眼里变成“昔日黄花”,认识不到古树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其间还被“树贩子”买走了不少。令人遗憾的是,到了2006年该县林业部门开展古树普查时,黄檀树已从原来的50余株减少至22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