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颍州文史踪迹|烟柳桥西“六一堂”
2023-05-16 06:58:00来源:神羊在阜阳

 

 “六一堂”,是北宋熙宁年间欧阳修在颍州所筑私家宅院的东堂,与“会老堂”(西堂)毗邻,均在西湖书院之旁。“六一堂”凡三楹,为欧阳修致仕后的终老之所。“六一堂”,是欧阳修先后在颍州所作的“三堂”之一,与北城颍州署衙内的“聚星堂”(二堂)、西湖之畔的“会老堂”,均为今日阜阳的重要历史文化符号。

  “六一堂”是欧阳修致仕后的居室兼书房。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被贬谪滁州,他以复杂的心绪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作《醉翁亭记》,自号“醉翁”,在致仕前一年即熙宁三年(1070)九月七日,更号“六一居士”。欧阳修作《六一居士传》,以对话形式记述其名号内涵及由来。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并书“六一堂”三字作为建筑实体的匾额,以志其趣。

  熙宁四年(1071)六月十七日,欧阳修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在退休居颍期间,他具有开先河性质的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六一诗话》(又称《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等)、金石收藏学著作《集古录跋尾》等,即是在“六一堂”内最后编撰完成的。欧阳修在《诗话》后自注:“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在《魏邓艾碑跋尾》明确落款为:“熙宁壬子正月晦日六一堂书。”即是“熙宁五年(1072)正月底书于六一堂”。元祐六年(1091)闰八月,苏轼至颍守,陈师道先苏轼一年颍州任儒学教授。一次,二欧阳即欧阳叔弼、欧阳季默,请陈师道到家中做客,师道参观了欧阳修遗留在“六一堂”居室的图书,触景生情,颇为感慨,斯人已逝,家余五一,作诗《观兗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缅怀欧阳文忠公。

  颍州欧阳公故居“六一堂”建筑,在南宋前期已经荒废。南宋绍熙元年(1190),南宋藏书家、福建莆田人方崧卿(1135-1194)知吉州,他出于对吉州(庐陵)先贤欧阳修的敬仰,捐资建“六一堂”于郡圃之东。南宋文学家杨万里作《吉州新建六一堂记》云:“六一堂昔在颍,今在庐陵,是非先生之志也乎?然在颍之华屋,今为荒烟野草;在庐陵之荒烟野草,今为华屋。”(参见程宇静《欧阳修遗迹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这段话用对比说明,颍州“六一堂”此时已经荒废。

  明清时“六一堂”应得到修复,有诗咏西湖胜迹。明代颍州人、官至兵部尚书的张鹤鸣作《与元翰弟怀远侄乘月驰至西湖泛舟》云:“少长偕游清兴长,良宵载酒水云乡。碧湖四望连天色,画舫中流泛月光。鸥鹭惊呼栖不定,亭台虚敞坐生凉。渐来露湿花明处,烟柳桥西六一堂。”清康熙年间颍州人文人吴茂陵作《双柳亭》:“隋堤汉殿总荒墟,贤守风流奕代余。手植绿杨双荫远,亭开翠幙四窗虚。数椽近接清涟阁,曲径斜题六一居。胜迹犹存余韵邈,临风怀古意踌躇。”

  以“六一堂”为名的建筑,不止阜阳一处。除欧阳修的祖籍吉州(庐陵)建有“六一堂”外,绵州(今四川绵阳市)在欧阳修逝世后40年,在他的出生地绵州推官厅(其父欧阳观曾任绵州军事推官)东侧始建“六一堂”。南宋诗人杨万里作《拟题绵州推官厅六一堂》诗。上世纪50年代,“六一堂”损毁。为继承优秀文化遗产,1989年,绵阳市在南湖公园重建“六一堂”,陈列欧阳修生平事迹。另据《欧阳氏族谱》记载,欧阳修为唐安福令欧阳万9世孙,欧阳氏族人尊奉的堂号亦称“六一堂”。


上一页: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古树沧桑|漫谈阜阳神奇树种“.. 下一页: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颍州文史踪迹|原来翡翠能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