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是中国长江以北城市水系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除了几条护城河外,老城区内外还大大小小分布着不少池、塘、沟、潭、坑,号称“十二连塘”,这些水系现状如何,我们一起去看看。
外护城河
颍州古城拓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此护城河的最终定型,也应该是同一时期。400多年过去了,东、西、南三条护城河至今保存完好,岸边修建了景色秀丽的城市绿地。北城墙外因靠近泉河(这条河历史上的名称有争议),直到清代康熙年间才挖了护城河,这条河后来被填埋,原址上建了龙潭街,因为旧城改造,现在这条街也没有了。
内护城河
颍州古城城高池深,内外都挖有护城河。南侧内河存有两段,一段在鹿祠街东侧,叫“姚池”,现在已几乎填实;一段在奎星楼下,前几年被填埋,原址建了东城左岸小区。
黑龙潭与白龙潭
这两处水潭都在北关。黑龙潭在东面,紧靠城墙,传说西晋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字,曾在此涮笔。原来面积很大,建国后居民逐年侵占,几乎被填实。前几日去探访,因旧城改造,原址成了工地。白龙潭在西面汇龙巷,近代以来被居民侵占,原址也难以分辨了。
芦池看雪
芦池在西城墙南段内侧,清代阜阳人宁世溥曾写过一首《芦池看雪》诗,描述它的景色之美,现在岸边修建了城市绿地,对岸是一职高。芦池北面,一直到人民路,还有一座池塘叫“韩家大塘”,水面宽广,目前韩家后人还在附近居住。
金鱼池
人民路文昌阁后面有一条小巷子,宽度仅一米有余,又细又长,从张家胡同一直通到小东门,这条小巷名叫“金鱼池沿”,就是在清代金鱼池的基础上,填埋而来的。我市著名老新闻工作者贾振忠先生,上世纪50年代,拍有一张这个区域的航拍图,金鱼池与黑龙潭都清晰可见。
城隍庙大塘
城隍庙前原来有三口水塘,互不相连,像一个“品”字,因此号称品字塘。最东面一处,就是现在的鼓楼广场,民国时还曾经设置游船;西面一处,紧靠人民路,前两年被填埋,改为绿地;北面一处,在老八中东侧,与西面水塘同时被填,现在是绿地。老百姓把这三口水塘,形象的比喻成城隍爷的眼睛与鼻子。据考证,这些水塘其实是建造鼓楼时取土形成的。
大观塘
大观是迎祥观的俗称,这所始建于元代的道观,位于北关西面,也就是现在的市水文水资源局大楼后面。大观塘是道观后墙与西墙外的护院水塘,现在道观已经不存,大观塘岸边已修建了城市绿地。
慧湖
慧湖在古城外东南方,面积广阔,从明代开始就是有名的游览胜地,当时湖中还建有别墅。水量最大时,一直到文峰塔下,现在文峰公园内的景观水塘,其实也是慧湖的遗存。目前,慧湖湖面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几乎消失了。从奎星楼旁的太平岗巷内往前走,巷子中段有一小片水塘,就是慧湖仅剩的湖面。
八家坑
八家坑历史悠久,传说它是阜阳八大家后门的排污水坑,当然这是不可信的。这处水塘,在古城内贡院街与三府街中间。据说,早年水质优良,还有人承包种藕养鱼,后来随着居民的日渐增多,水面被慢慢填实,现在已经消失,只留下了一条名叫八家坑的小巷。前些年巷名雅化,改名为体育后巷(靠近原三中东院,这里民国年间曾为体育场),可附加居民按照自己的老习惯,还是把这里叫做八家坑。注意,“八”字要读成第四声,读对的,肯定就是老阜阳人了。
欧梭子坑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颍州古城周边,还有大水门道、小校场大塘、赵瓦房大塘、卜家桥大塘、观音堂大塘、欧梭子坑等水塘,它们有的仍然存在,有的已被填埋,默默地见证着这座古老的城市的世事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