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年间,颍州府知府王敛福曾说:“颍州固多名花,金衣掷锦,红树歌春,亦天然景也。” 颍州府儒学教授路觐也评价阜阳:“年年岁岁,灼灼夭夭。朝旭微薰,绶花比灿。曲曲长干,居然花县矣!”
阜阳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明代《正德颍州志》的物产一章,专门列有《花部》,根据记载,阜阳所产的花种类丰富,有:牡丹、蔷薇、芍药、鸡冠、石竹花、凤仙、木槿、芙蕖、月桂、山丹、红花、甘菊、萱花、龙须、千叶桃、刺縻、红绵花、青绵花、千叶榴、川草花、山茶花、百种菊、四种葵等数十种之多。到了嘉靖年间,又新增了地棠、玉簪、六月菊、剪春罗、夜落锦、金盏、珍珠、蜀葵、马兰、芙蓉、月季、山丹、卷丹、紫罗等14个品种。
从嘉靖到乾隆的数百年间,阜阳境内又新发现与引进了不少新品种的花卉,据《乾隆颍州府志•食货志•花类》记载,有:瑞香、白梅、红梅、绿萼梅、腊梅(有素心者)、探春、玉兰、梨花、海棠、西府海棠、碧桃、缃桃、紫荆、铁脚海棠、绣球、丁香、垂丝海棠、木香、玫瑰、荼縻、缠枝牡丹、虞美人、杜若、栀子、朱蓼、莲、牵牛、夜落金钱、秋葵、秋海棠、夜合、紫薇、火蝴蝶、桂、汉宫秋、雁来黄、雁来红、棠棣、缠枝莲、四面莲、兰、蕙、地棠、珍珠盘、金灯等45种之多。
中国古代的造园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的“囿”。利用明山秀水的自然条件,兴建园林,广植花木,文人士大夫以玄谈隐世,寄情山水。阜阳,地处淮北平原,地貌平衍,而水系丰茂,这在北方城市中并不多见。明代阜阳人宁中立说,“余观颍志,所载陂、塘、沟、湖、堰、池甚多,颍盖水乡也。”阜阳自宋代颍州西湖兴起之后,历代文人雅士造园不绝,花木扶疏,美景怡人。经过简单梳理,最晚从宋代开始,阜阳的私家花园就有数十座之多。目前,老城内还有吴家花园巷、王家花园巷、邱园巷、李家花园胡同等地名遗存。
目前可知,最早的花园为宋代的东园与撷芳园,晏殊有《和王校勘中夏游园》诗:东园何所乐,所乐非尘事。野竹乱无形,幽花晚多思。撷芳园在西湖,梅尧臣有《九日撷芳园会呈晏相公》诗。全园以撷芳亭为主体,至清代犹存,道光《阜阳县志》卷首《湖上胜迹图》绘有此亭。清人张必达有《撷芳园》诗:“撷芳亭上启南窗,照眼芙蓉似锦江。”
明代的园林就更多了,比较有名的有绿藻园,张鹤鸣有《同史沧如游绿藻园,晚至松风园看海棠》诗。举人张熑的秋水园与松风园,据清代阜阳人刘体仁《七颂堂集》记载:秋水园在城中,老桧蓊郁,沉碧十亩。松风园于城外西偏里许,冈阜回叠,名芦花湄,橡槲百株,穹俯奔湍。
芦花湄别墅,是明代天启年间的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张鹤鸣所建,最早是苏轼在颍州当太守时,他儿子苏叔党读书的地方。张鹤鸣长子张大同,有《芦花湄闲居》诗:乱竹斜开一径微,园林长日掩柴扉。花间卧听黄鹂语,湖上行看白鹭飞。
水佩园,代明徐治民建。郭蒙吉《宴徐司寇郊园有感》诗,从诗中“鸟呼游客至,花扑钓船回”一句,推知园中竟可行舟,想来规模颇可观。
万绿园,徐缮之《饮万绿园》诗:连朝风雨好,催发满栏花。共踏寻访路,来看映水霞。
澹园,清代刘佐临建,有《移桃李数株植家园》诗。
蓼花洲别墅,清代张思洽筑, 他的弟弟张思冲有《郊居春兴》诗:折花香染袂,载竹翠当门。为爱清泉味,支铛古树根。
慧湖别墅,明代王胤建, 王胤殁后,湖归刘永萃。道光《阜阳县志》称:“后归刘永萃,植竹种荷,人多觞咏于此,称胜地。”
远啸园,清代康熙年间的河南巡抚鹿祐建。当时的文人喻觐采有《题鹿大中丞别墅》诗:娇花低拂户,壁藓暗侵阶。竹挺凌云节,葵倾向日怀。
怡园,清代刘廷柱筑,园内有捲翠轩、杯海庵、且孺亭、葭玉山房、漉月居、绿玉馆、凫藻阁,陂池咸备,花竹深秀,时称胜境。
东皋别墅,清代进士刘壮国筑, 有《东皋闲居》诗: 鸟声偏爱竹,花气早依楼。且喜瓶储足,柴桑何所求。
勺园,清代建,有卷勺居与秋水亭,彭兆荪《春日重游勺园》诗:松枝麈尾玉丝琴,把臂重过旧竹林。妮客花如前度好,伤春情较去年深。
近代最有名的花园,当数老城西关外大街的李良臣花园,又叫小泉石山房,创建于清光绪十年。据王中南《记颍州李良臣花园》一文记载:花园别看小,却是亭、台、山、洞、流水、小桥、花棚、老藤俱全。大花棚木香盛开时,香闻数里,一点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