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填下高考志愿的那一刻,便注定了我和阜阳难解的缘分,即将初次离家的我对这次远行充满了期待,更多的是对未知的四年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后来,校园里盖起了气派的综合楼、艺术楼和图书馆,操场也换了新颜,操场边的土堆变成了花圃、回廊。再后来,学校在西边建起了漂亮的新校区,我们也只能望洋兴叹,羡慕起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因为,我们就要毕业了。
四年的时光,青春的我们把学校变成了家一样的存在,也把阜阳这座城市变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觅吃的本能指引着我们解锁阜阳城的各个角落,而对未来的渴盼则支撑着我们在校园里挥洒着智慧的汗水。临别的那一天,面对送行的同学,每个人都没能抑制住泪水,不仅为了相伴四年的室友、同学、母校,为了这个从此要成为故乡的城市,更为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恣肆的青春。这一段共同的篇章,短暂平凡,却永生难忘。
分别二十年来,尽管工作的城市离它很近,尽管也动了无数次念头,却是再也没有回去过。前年终于得一机会,重回阜阳,一路上很是激动,车子刚进阜阳城,我就扒着玻璃寻找窗外可能存在的旧识,却是一处也没有寻到——我的阜阳变化太大了!街道、高楼、暮色中的霓虹,我竟迷失在自己心心念念的城市里,辨不清东南西北了!好不容易到了母校的老校区,可是大门已不是旧日的大门,门牌也非旧日的门牌了。我站在“阜阳师范大学”这几个字的脚下,用镜头把自己记录进这相逢的时刻。角角落落,完完整整地走上一遭,残存的记忆复苏了大半,似乎又回到了旧日的时光,只是我面前的这些“旧友们”,是越来越沧桑了。
此行没有惊扰任何留在阜阳的师友,轻轻地靠近,悄悄地挥手,圆自己一个梦,一个关于青春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