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翰墨颍淮 悠悠千载——颍州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之一
2023-05-15 23:28:00

古老的颍州,地处一个特殊的位置,黄河与淮河之间,颍河从此穿流而过,紧依淮河北岸,为南北文化的分界线上,属于淮河文化圈的范畴,也是南北文化的接点,又与中原接壤。在历史上,颍州这个区域也正是交通要塞,故长期处于南北交争、战乱频发的一个地带,故古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襟带长淮,控扼陈蔡”之地,并有“中州锁钥”之称。所以,颍州文化既受淮河文化的主要影响,又与中原文化的特征相融,有南方的透逸,又有北方的雄强。颍州即今阜阳的古称,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颍州在西周时期为胡子国国都,战国时期为楚邑,秦代始设汝阴县,秦汉以来为历代郡、县、州、府所在地,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昌四年,即武泰元年(528年)设立颍州,唐代置,改名曰汝阴郡。寻复故,宋初曰颍州,升为顺昌府,金得为颍州,治汝阴,元省汝阴入州,属汝宁府,明朝属凤阳府,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在阜阳县置颍川卫,清代升为颍州府,到民国时期废除。其实,关于颍州文化的话题,离不开亳州。在颍州的历史上,与亳州分合、合分。亳州,在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设置。颍州、亳州毗邻,南北之间的交往方便,一直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合分几次。颍州与亳州的第一次合并,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除亳州,置亳县,改隶亳县隶属于颍州,一直到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又重新将亳县升为亳州,为时共123年。颍州与亳州的第二次合并,是到清代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将原来的颍州升为颍州府,并附廊县,乾隆皇帝依奏赐名阜阳县,颍州、亳州并为统一版图,“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为亳县,改属颍州”,将其划归为颍州府所管辖,并将霍邱县也改属为颍州府管辖,到民国初年撤销颍州府。这次的合并,自公元1735年一直延至到1998年阜阳、亳州二次分开,共计延续了263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它的延续和发展,是靠文化的一种传承。而在古颍州区域内,文化的内涵和积淀是很丰厚的,特别书法艺术,可以说有丰富的资源。其实古颍州区域内书法艺术的沉淀,是与这个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气候、风土人情有很大关系。颍州地区的特征,也成就这个地区的书法特征。这种文化特征,也将慢慢成为这个地区的区域风格。

阜阳汉简震惊考古界的阜阳汉简古老的颍州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城,西周时为胡子国,战国末年,楚考烈王迁都于巨阳(今阜阳太和县),阜阳也一度成为楚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中心,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一直是沟通南北的一个枢纽,所以地下的文物也是很丰富的。阜阳汉简,即是1977年出土于阜阳的一个重大发现,即阜阳双古堆汉墓。双古堆汉墓是西汉初年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夫妻的合葬墓。虽然年代久远,出土的大多是烂简断编,因出土量较多,因此,阜阳汉简残存的文献依然很丰富。有《诗经》、《苍颉篇》、《万物》、《庄子》、《楚辞》、《年表》、《大事记》、《相狗经》、《刑德》、《日书》、《算数》、《行气》、《干支》、《作务员程》、《天文杂占》、《吕氏春秋》等。阜阳出土的汉简上的内容,有多半数以上在《汉书·艺文志》中找不出到著录,可以看出,这些内容,在汉末已经失传,两千年后的今天才得以重见天日,所以这是一次重大的发现,就其内容上,也丰富了古代历史的内容,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并为古籍书史的校勘增添了新的依据。

阜阳汉简的文献价值是很高的,这是考古学界所公认的,然就书法艺术,也是相当高的,它可与马王堆汉简、敦煌简、居延简相提并论,甚至更美。阜阳汉简的文字全部为墨书,而且它每一种书籍,字体也有变化。《诗经》如飞龙走蛇,《苍颉篇》显得刚劲有力,《楚辞》又温文清秀、《大事记》上的字粗犷奇崛,《年表》则表现飘逸俊美,《作务员程》严谨端庄,从这些字的风格上看,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就从目前我们能看到阜阳汉简的书法来看,对于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古代书法史,以及当时对阜阳书法的影响和区域性风格特征方面,还是起到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虽然这些简牍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的出世,依然看出当年的风姿。在国内出土的汉简当中,就《苍颉篇》而言,早已亡失,人们只能在史书中采辑一些单字。在上世纪初,人们从敦煌汉代烽燧中发现《苍颉篇》,也只是残留四十多个字。在1930年西北发现的居延简中的《苍颉篇》,也只有开头几句“苍颉作用,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及第五章的六十字。1972年至1976年甘肃破城子发现的简中《苍颉篇》第一章的一部分,1979年在敦煌简中又少量的发现。而阜阳汉简《苍颉篇》的发现字数有五百四十一个字,超过历史上发现汉简《苍颉篇》存字的总和,因为阜阳汉简《苍颉篇》字数较多,又是古本实物,所以它对于汉字书写创建部首学科的规律研究,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源流和书法艺术的研究,对于阜阳当时的文字传承和书法现象等,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武威汉简就阜阳汉简的书法艺术风格,当然,这还是当时的大环境的影响,因为汉简虽然是书写在竹简上,但它是汉人的墨迹,它是完全具有书写性的,在阜阳汉简中多以较端庄古雅、质朴的风格出现,但笔致精妙,自然茂美。汉简的书法,它不同于甲骨文的刀痕和刻石,它都是汉人当时直接的书写墨迹,我们从墨迹中可以更能体会到汉代书法家们的书写状态和浓浓的书法气息。它反映的是书写者的真情实感,是书写者的心理状态,是书写者的书法意趣。阜阳汉简的端庄质朴,墨色的燥润,行笔的稳重与灵动,皆在小小的简上把神韵和气度都表现出来。阜阳汉简,它的书法风格完全区别于《居延汉简》,区别于《武威汉简》,区别于《甘谷汉简》,它没有过多的夸张和多表现行笔的疾涩以及奔放的姿态,在《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称:“书写十分工整,亦颇规范,结体方正,构成简策书法所特有的美感。”“是研摩古隶意蕴的极好范本。”而阜阳汉简与马王堆汉简的书法风格特征,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应该是楚文化的影响有关。


上一页: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南宋“以少胜多”一战发生在阜.. 下一页: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博物·致知丨颍州顺昌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