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聚焦 | 阜阳颍州区用好“四事四权”工作法 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2023-10-31 17:00:00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这是基层治理工作者的美好愿景。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得益于创新实施“四事四权”工作法,“愿景”正变为“实景”。

何为“四事四权”工作法?

据颍州区信访局副局长杨光辉介绍,即建立网格管事、“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机制,保障群众对基层事务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这一工作法发源于颍州区白行村,去年起,在全省试点推广。

振兴社区开展“五老”调事,调解邻里纠纷。颍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四事四权”如何惠及群众?

振兴社区,地处颍州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医院、商业、城中村等在此交织,流动人口超过户籍人口,基层治理挑战不小。

初见潘成敏时,她正翻看着振兴社区事务问题解决情况台账。台账详细记录问题受理时间、申请人及电话、受理人、受理事项、解决情况等内容。作为振兴社区党总支书记,经常翻看台账是她的工作习惯。“翻看台账,有助于掌握问题集中在哪些领域、解决依靠什么途径,摸索如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她告诉记者,实施“四事四权”工作法以来,社区共划分11个大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同时,组建“五老”队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网格员和‘五老’,是化解基层矛盾的头道关口,7成矛盾迎刃而解。”

剩余的3成中,大多问题通过支部说事、群众议事得以解决,仅有少数需要上级出面。据了解,全区范围内,比例也大抵如此。

毁绿种菜、飞线充电、噪音扰民……振兴社区台账上的问题看似不大,却与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今后,我们将聚焦物业、教育等重点领域,用好‘四事四权’工作法,把基层治理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潘成敏说。

程集镇张寨村,是颍州区最靠西的村庄。

有别于城市社区,这里的矛盾大多因土地而起。“比方讲,边界模糊导致的土地‘侵占’。”张寨村党总支书记郑光辉说,当然,“四事四权”工作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应对棘手问题上。

不久前,张寨村一村民不幸去世。生前,他向二三十户乡里乡亲租了近200亩土地,用于苗木、杭白菊等种植。去世后,尚未支付的租金没了着落,出租土地的村民“坐不住了”。搁以前,很难找到可行解决路径。在“四事四权”工作法下,村里组织“群众议事”,共同拿出方案——一是先把土地“物归原主”,二是给去世村民亲属缓冲期,慢慢筹措、支付租金。目前,租金基本支付到位。

在郑光辉看来,“四事四权”工作法不仅能够化解邻里矛盾,还能提升村民在基层治理中的参与度,最终形成“治理有效”格局——这是乡村振兴总要求中的重要内容。

治理有效后,乡村振兴就有了保障。“我们有黄牛养殖基础,今后将扩大规模。同时,依托不远处的颍州西湖景区,发展民宿产业。”郑光辉说。

“‘四事四权’工作法是我们在多年基层治理实践中总结、创新的成果。”杨光辉对记者说,自去年在全区推广以来,颍州矛盾纠纷更少了、人居环境更美了、群众收入更多了、党群关系更和谐了。他罗列出一组组数据:通过网格管事解决问题4486件、“五老”调事823件、支部说事1189件、群众议事467件,化解信访矛盾纠纷652件。

记者了解到,作为“四事四权”工作法发源地,下一步,颍州将推深做实这一工作法,早日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


上一页:阜阳:农技专家田间“支招” 秋种更有“含金量”.. 下一页:阜阳: 聚力促“双减” 笃行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