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阜阳酿酒业 流香赓续数千载
2023-05-13 13:27:00

在阜阳,人们喜欢欧阳修、苏轼的咏颍诗,感受深厚的酒文化。

北宋熙宁四年七月,欧阳修退休定居颍州,改号“醉翁”为“六一居士”,创作了大量的归颍诗词,盛赞颍州美酒和西湖之胜,其中最著名的要数10首《采桑子》词,其第七首曰:“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这首词描写了烟雨蒙蒙的初夏,欧公把酒泛舟、畅游颍州西湖美景的惬意,词中有几处都提到了酒,记录了颍州当时的诗酒文化之盛。

其实,颍州酒文化的兴盛史远远早于北宋时期。从考古发现看,阜阳境内酿酒历史可上溯到距今7000年前。位于临泉县杨桥镇郭沟村王新庄遗址,出土泥质红陶小口双耳罐、泥质陶盆、黑陶碗和大量陶质盛酒器残片,陶质以黄褐陶、红褐陶为主,器表以素面为主,早期遗存的年代为距今约7000-7100年,是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相对年代与裴李岗文化“贾湖类型”晚期相当。

位于阜阳市颍东区郝桥社区岳家湖遗址、顺河古城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原始聚落遗存,出土红陶鬶、高柄杯、有扳平底杯等新石器时代陶制酿酒、储酒、饮酒器具,年代距今约5000-5300年。表明早在五千年前,原始先民族群在阜阳城区生存聚居就盛行饮酒习俗,为后世留下了新石器时代酿酒、饮酒遗迹。

殷商时期,今阜阳沿淮一带有“酉”族先民聚居。金文中的“酉”,即“酒”之古体字。《说文》:“酉,酒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说文通训定声》:“(酒)即酉字小篆,因‘酉’为十二支借义所专,又加水旁以别之。”阜阳出土商代铜爵以“酉”为部落图腾标识,或与本部族盛行嗜酒之风有关。研究者多认为,“酉”族应是居于殷墟的商人或夏的遗民,他们初居颍水上游,后在历史变迁中顺颍水而下定居颍尾一带。

据甲骨卜辞记载,商王朝征伐夷方、人方、虎方时,屡屡提到征方。这个方位于商丘以南的沿淮一带,其具体地望所在大体与今阜阳境吻合,如此甲骨卜辞中的“方”与金文铭记的“酉“族,应系指阜阳境内的同一个部族。除上述“酉”爵外,阜阳境内还出土有许多商周酒器,如阜南朱寨润河湾出土商代铜尊、斝、觚、爵,颍上赵集王拐村出土商代铜爵、觚,颍上王岗出土商周铜爵、觯,颍上郑家湾出土商代铜爵、卣、尊,临泉张营老邵庄墓地发现商代铜觚、爵等。这些铜爵、斝、觚、尊、卣、觯等,均可作商周时期阜阳境内酒风炽盛的明证。

商人嗜酒,贵族、上层平民均以饮酒为时尚。阜阳商墓中,随葬酒器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表明当时本区酒风盛行。此期诸多酒器除用作储酒、盛酒、饮酒外,还有用作祭祀的礼器功能。西周统治者把饮酒活动规范成礼仪与制度,此后酒与祭祀、礼仪活动关系更加密切。春秋时期,阜阳有胡、沈等方国,这些方国贵族过着钟鸣鼎食生活,饮酒是宴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

从文献记载看,阜阳酿酒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仲借酒事伐楚的史事,迄今已近2700年。《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记载,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牛马走即使走丢了也到不了对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意思是说,“你们应当进贡周昭王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此“包茅”“缩酒”反映的是春秋时期酿酒工序。“包茅”,即先将菁茅编织成细密滤网,再将滤网以透孔较大的布包裹后置放于酿酒漏缸漏孔处,最后将酒液、酒糟的发酵混合体倒入漏缸过滤,酒液流淌至下方的盛酒器中储存,酒糟渣滓留在滤网上部,这种过滤发酵酒的工序称作“渗酒”。可见,春秋时期酿酒仍沿用传统酿造工艺技术。

在这场战事中,管仲提到楚国献给周天子的包茅是楚国的特产,是当时五服制度规定的楚国要进献给周天子的酿造祭祀用酒的物品。五服制度最早要追溯到夏王朝时期,是由大禹开创的。在夏朝时期,大禹规定天子统治的500里以外的地区叫甸服,甸服往外500里称为侯服,侯服往外500里称为绥服,绥服往外500里称为要服,要服往外500里称为荒服。这就是五服制度,不同的辖区要遵守的礼制也不同。甸服往内,靠近天子100里地地区要缴纳用作马饲料的禾稿,100里到200里地区要缴纳谷穗,200里到300里地区要缴纳未脱壳的谷子,300里到400里要缴纳糙米,400里到500里要缴纳精米。周朝基本沿用此制。

此后900多年后,魏晋名士刘伶于晋武帝泰始元年(265)云游到汝阴,在酒祖杜康后人杜林开设的酒坊饮酒三碗下肚后,沉醉三年。从此,刘伶成为千古豪饮第一酒神。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其《行路难五首·其一》诗中云:“莫言酒不到刘伶坟上土,刘伶在时一醉曾三年”。刘伶一醉三秋的传说,见诸古代文献之中。此外,据张能臣《酒名记》记载,北宋颍州所产的风曲、银条是进贡朝廷的两大贡酒,由颍州太守晏殊、欧阳修、苏东坡倡导的颍州文人雅集活动,也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绵延近千年之久。

古颍州的酒文化,无论从考古还是文献记载看,都有着数千年的积淀。


上一页: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颍州鹤鸣芦花湄 真情传后世.. 下一页: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刘伶:颍州人热爱的“酒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