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 颍州区历史文化古迹——美丽的七渔河
2023-05-07 07:49:00作者:张凡玉来源:颍州文旅

美丽的七渔河七渔河公园位于刘锜路以北,是一处有着美丽传说的古老文化遗存,她传颂着一段关于村姑彩莲和七条鲤鱼的动人传说。是一处被草木繁茂的植被和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阁楼包围的园林式的休闲好去处。

相传很久以前,在七渔河西岸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村姑名叫彩莲。幼年父亲早逝,留下身体孱弱的母亲相依为命,昼耕夜织,勉强糊口。有一天傍晚,彩莲又来到河边汲水,听到身旁的芦苇丛中发出清脆声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金色的小鲤鱼在浅水处挣扎。她一把抓住小鲤鱼,心里想平时也没钱给母亲买鱼吃,这条鱼正好可以给母亲滋补一下身体。可是,看到这条漂亮的小鲤鱼,又顿生怜悯之心,想到鱼儿也有自己的家,也有父母亲人,现在小鲤鱼不见了,它的家人该多焦急啊,于是她把小鲤鱼小心翼翼的放回水中。不一会儿,水中游来两条大鲤鱼和四条红色小鲤鱼,它们把得救的那条小鲤鱼团团围住,欢快的游来在一起,不舍离去,表示对彩莲的感谢。  

回家后,彩莲向母亲说了这件事,母亲夸奖道:你这样做非常对,古人常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好人自有好报。就在这天夜里彩莲梦到一位老妇人,她来到彩莲身边说,姑娘的救命之恩,老身终生难忘。采莲正打算问她的姓名,老夫人便不见了。奇怪的是,采莲母亲那天夜里也做了同样的梦。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有一天采莲在城内给母亲取药,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骑着马,挥着大刀,见人就砍,采莲大惊失色,拔腿就跑,一口气跑到小河东岸河边,可是无船可以渡河,眼看命在旦夕。后面的强盗更是穷追不舍,传来了呐喊声,前面的那个漂亮妞谁追上归谁!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彩莲欲投水而死,忽然听见河边响起喊声:姑娘上来,姑娘上来,她看着左右无人,感到惊异。紧接着又响起喊声姑娘上来,姑娘上来。彩莲寻声看去,只见一片硕大的荷叶浮于水面正在飘过来,荷叶下面有七条小鲤鱼托着。她没有多想,终身一跃踩上荷叶,这时荷叶稳稳地托住了彩莲,一点没有翻。飘啊飘啊,终于飘到了河对岸,彩莲得救了。强盗们望着彩莲已逃到对岸,徒留恼火。但是非常惊诧,宽阔的河面既没有船,更没见她没凫水,一片荷叶怎么会把她送过河的呢?定然是神女。等醒悟过来,强盗们一个二个吓得魂不附体。这个神奇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彩莲的母亲更是备上香案到河边感谢七条鲤鱼的救命之恩,从此这条河便称为七鱼河,时间长了,人们把鱼写成了渔,就成了如今的七渔河。

    美丽的七渔河不仅有着动人的传说,她还是明朝万历年间颍州人任兵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等职位的张鹤鸣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当年他被七渔河秋风中夕阳下的芦花荡景观所深深吸引。其实这也表现了张鹤鸣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谁不热爱生他养他的故土呢!于是眼前呈现出七渔河四季的美景,吟咏抒怀《芦花湄晚霁》这首古诗词。

芦花湄晚霁

张鹤鸣

 

夕阳霁色满长川,绿满芳洲荷叶圆。

水鸟乍巢喧不定,新篁初剥粉犹鲜。

断云作岫岫如画,残雨经花花欲燃。

最爱闲阶松影乱,月来鹤戏小窗前。

   “芦花湄”也是阜阳市颍州区一处风景。诗作押韵工整,如同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卷,描写颍州城外雨后初晴的七渔河一带的“芦花湄”迷人景色。暮春的细雨初歇,田田的荷叶铺满河面,岸边野花儿经春雨洗涤之下更加红艳。傍晚,暮色渐渐弥漫,归巢的水鸟喧闹不定。眼前这番美景让诗人陶醉期间,只见小轩窗外白鹤在月影之下起舞,而屋外古松因一阵微风吹拂,松影斑驳了门前的石阶。随着时间的推移,七渔河长满了芦苇,一到深秋时节,芦花瑟瑟,当一轮秋月慢慢升起,古松、瓦舍、飞鸟构成了一幅田园山水画卷。如此美好意境自然引得无数人嬉戏其间,于是就有了颍州八景之一的“芦湄秋月”。因此,这里又被称作“芦花湄”。

芦花湄在城西七渔河,与西湖相近,河湄湖滩,遍生芦苇,秋夜明月当空,芦花荡漾,苇絮似雪,犹如一片玉宇琼田,令人心旷神怡。此景原位于颍州西湖湖岸,一到秋天,芦花开放如雪。湖水清清,月光下秋风吹过,瑟瑟作响。很有诗意。人称“芦湄秋月” 颍州历史上除有西湖胜境外,还有许多游览景区,四季风光,各具佳色。前代文人学子择其八处,命名为“颍州八景”,又称“汝阴八景”。他们分别是南岗雪色、西湖柳荫、云亭山影、新渡波光、书院探荷、让台观稼、杏林晓鹜和芦湄秋月。


上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状元巷•白狐.. 下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 颍州区历史古迹——刘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