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春天来游“状元巷”
2023-04-10 17:53:00作者:张卫钧来源:你不知道的阜阳

在老阜阳城的街巷中,要论知名度,无疑是状元巷最高。状元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不但光宗耀祖,而且闾阎增光,连他曾经住过的地方,也成了祥瑞汇聚的宝地。宋代杨无咎《玉楼春》就说过“傍墙人唤状元家,想见华堂融瑞气”,你看看!

阜阳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状元巷,在阜阳老城北关东侧,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子。北面是玉石街,南端是小东门,西与三元巷平行,东边就紧挨着东城墙。你看,这地理位置也不错啊。

既然这么为阜阳人津津乐道,那么这位状元郎到底是谁呢?他叫李黼,字子威,是元代人。元代享国不足百年,据史料统计,总共才出了32位状元,而这其中有一位是咱阜阳人,还真不容易呢!

李黼,不但是难得的元代状元,而且也是阜阳历史上,目前可知的唯一状元。


小巷曾经四次改名

虽说状元巷声名在外,可是有一个现象却一直令我困惑。翻开阜阳历代志书,从明代的正德《颍州志》,到清代的道光《阜阳县志》,翻遍全书,也没有“状元巷”三个字的存在。第一次明确记载状元巷的,是民国年间编撰的《阜阳县志续编》,说是“状元街,在东城墙下”。

这样看来,状元巷是晚清以后才出现的地名了。经过寻访附近居民得知,这条小巷的名称,还经过不止一次的变迁。最早叫状元街,抗战时期改为庄严街,文化大革命时又改为人民巷,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恢复原名。

身守孤城,力战至死

其实,明清时期的志书中,没有状元巷的相关记载,并不是古人对这位乡先贤不尊重,而是在状元的光环下,李黼还有着令人更加敬佩的品格。

原来,李黼中状元后,官至江州路总管,恰巧遇上叛民作乱,他身守孤城,力战至死。临死前还喊:“杀我,毋杀百姓!”与他同时遇难的,还有他的哥哥李冕与侄子李秉昭。元朝廷对他的死,极为悲痛,敕封了他一大通官衔,还下圣旨在江州建庙。因此,世人又称李黼为李江州。

颍州人对于李黼的死,更是崇敬有加。明嘉靖年间,颍州通判吕景蒙在东门外建立三忠祠,奉祀死难的三位英烈。祠外还建了一座高大的牌坊,名为“三忠坊”。


一片浓浓的市井气息

今天,当我们再次来到老城里的状元巷,试图在这里寻找一些关于李黼的遗痕时,才发现时光已经冲荡了一切。除了巷名,这里的一切,已经与李黼没有了交集。

北端东侧是清代董家大院的旧址,共产党在阜阳的早期领袖乔锦卿烈士,就曾在这里赁居。据说,在巷子的南北两端,原先还各有一座不大的土地庙,现在也渺无痕迹了。

再往前走,西侧的小巷内,还矗立着几间老房,那是民国年间国大代表董人龙的公馆,与清代郭家祠堂的旧址。

最南端一家小理发馆,是冯秀才的后人所开设。窗户根下,几位老先生,或坐或立,下棋谈天,说到精彩处,拍腿大笑,一片浓浓的市井气息,真让人不舍离去。

就在不久前,城郊抱龙桥挖出了一合墓志,证明那一片是这位李状元的家族墓地。墓志中,详细记录了李家源流。而今,这些后裔,已通过阜阳,迁居南通、巢湖等地。



上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阜阳人都知道,却都没有见过.. 下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100年前,真的有个“莲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