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阜阳新见清代『湖北会馆』字砖,见证湖北人在阜阳的百年历史
2023-04-09 13:04:00作者:张卫钧来源:你不知道的阜阳

      阜阳湖北会馆在北关福音堂南,建于清光绪年间,有砖瓦房四十余间,其中七间靠街。有四任馆长:熊德臣、刘成斋、潘长生和王少安。内设办事人员,为湖北老乡服务,他们只尽义务,不取报酬。

        阜阳湖北会馆在北关福音堂南,建于清光绪年间,有砖瓦房四十余间,其中七间靠街。有四任馆长:熊德臣、刘成斋、潘长生和王少安。内设办事人员,为湖北老乡服务,他们只尽义务,不取报酬。

        民国五年湖南人宋毓衡任阜阳县知事,他向湖北人建议,湖北、湖南两省联合设馆,湖北人拘于情面,把湖北会馆改为两湖会馆,宋知事还特地为两湖会馆题字。

        湖北会馆大殿里摆放着在阜病故的先人灵牌,还立有石碑,记载着历年来捐资建馆的姓名和金额。同乡聚会的日期为旧历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会馆一次能招待同乡二十多桌酒席,还组织同乡扫墓,祭奠先人。会馆收入的房租,用来为同乡办福利,对家庭生活困难的给予救济。

       旅居阜阳的湖北人有五十多户,东北关顺河街居住的多为黄陂人,会馆附近居住的为黄岗、汉口人。湖北会馆有义地二十多亩,在大校场以东,三里湾以西,为旅阜两湖人公墓(今人民路国贸商城附近)。

       在民国十六年前,湖北会馆的后院设土膏(鸦片烟)店,十六年北伐后,国民政府明令禁烟,土膏店便改为烟铺。初为德盛隆烟铺,是为湖北人廖静斋开设的。一九三八年抗战爆发,廖全家返鄂,继由同乡王少安经营,改名为福盛隆。

湖北人在阜阳的投资和商业规模,仅次于山西人。民国四年至十一年间,阜阳城有二十个绸布庄,湖北人就占了八家。


上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老北关“文物”修缮:大阜阳.. 下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阜阳「马糊」的历史,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