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由陆志成、陆惠娟主编的阜阳民间故事集《七渔河的传说》(黄山书社出版),进一步丰富了对阜阳地域文化的了解。书中精选的阜阳民间故事精彩生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不仅是一本普及传统文化的通俗读物,也是民俗学、社会学研究资料,尤其对阜阳广大青少年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地方文史辅助读物。
《七渔河的传说》具有浓重的地域文化特色。大量动人的民间故事犹如一颗颗亮丽的珍珠散落在民间各个角落,对民间故事深入挖掘、收集、整理,是对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行动。书中收录的159篇故事与传说是从2500多篇来稿精心筛选的,时限从古至今,地域不仅涵盖了阜阳市各县市区,还收入了原阜阳地区亳州市、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的民间传说代表作。该书主编陆志成系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陈登科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出版《漆园斋论稿》、《中国,泥土中走出个陈登科》、《欧阳修的坚守》(和李兴武合作)《苏东波与颍州》等多部著作,被授予第二届“安徽省老作家文学贡献奖”。年过八旬的陆志成半个多世纪以来见证和参与了阜阳民间故事的挖掘和整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副主编之一他曾参与编选了阜阳地区权威的民间故事作品集《飞来的仙鹤》。此次他和陆惠娟联手主编的《七渔河的传说》,集中展现了阜阳一批民间文学家的民间文学创作成果。既有阜阳读者十分熟悉的《姜子牙钓鱼得天书》、《管鲍的传说》等传统民间文学经典作品,又有新近挖掘整理的《王娘台》《欧阳修身后的故事》等鲜为人知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而且会给人以知识、教诲、鞭策和希望。《七渔河的传说》内容分人物、风物、习俗、植物、动物五个篇章,共30余万字,“人物篇”收入的近50篇民间传说和故事,主人公大都是在阜阳民间流传甚广的地域名人,姜子牙、管仲、鲍叔牙、甘罗、吕蒙及为官阜阳的欧阳修、苏东坡等人的故事和传说,生动有趣,精彩纷呈;“风物篇”收入的80多篇民间故事,围绕阜阳众多具有个性特点的地名生发出的浪漫传说亦真亦幻,令人心驰神往;“习俗篇”、“动物篇”、“植物篇”收入的30篇民间故事,趣味盎然,读来引人入胜。这些故事大都赞美正直、勤劳、 善良、 智慧,批评懒惰、自私、愚蠢,充盈着向真、向善、向美的传统文化内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渔河的传说》集故事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体,收录的民间故事都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后选入的,力求编选的作品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正能量引领作用。诸如:《甘罗古柏的传说》体现了小小少年抑恶扬善的智慧和品格;《东坡有功拒赏》、《苏东坡拒开八丈沟》把苏东坡体恤民情,为民除害,一诺千金的品行跃然纸上;《七渔河的传说》把珍爱生灵,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演绎淋漓尽致;《中秋火把》把吕蒙探母突遇危险乡亲们全力保护的民间智慧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来福和梅香》通过来福历尽艰辛和梅香终成良缘的故事告诉读者先人后己,善有善报;《分金台上友情深》讲述了鲍叔牙和管仲在分金台上的千古佳话,互谦互让重情厚义的民风在颍淮大地自古有之;《撰“雅号”》说的是鱼贩子克斤扣两,百姓深恶痛绝,智戏奸商的趣事,警示大家要堂堂正正做人;《枕头馍溯源》则说明阜阳大地自古以来就有着军民同心保家卫国的传统;《四月八开楝花》让人透过花大姐弄巧成拙害死亲娘的悲剧,说明孝老爱亲天经地义,否则只能害人害己,身败名裂。本书收录的许多民间故事蕴藏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七渔河的传说》中收入的民间故事,弘扬真善美,鞭鞑假恶丑,是对青少年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育的鲜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