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袁集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责任,围绕“一达线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深入开展“三大三送”和“乡村夜话”活动,真正做到“访民情、聚民意、惠民生”,并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五项保障机制,有效防止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三大三送”切实提高扶贫质效
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缺技术、生活有难处、政策不熟悉问题,袁集镇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找准症结、厘清思路、压实责任、明确措施,以细之又细的“绣花功夫”开展“三大三送”工作,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动能活力。
大培训、送技能。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上,广泛宣传园区用工需求,详细掌握每户贫困户的发展意愿,针对性开设种养殖、保安、保姆、保洁、编织、绿化维护、建筑工匠、面点小吃等技术技能培训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确保稳定增收。2019年度,接受培训的244户贫困户通过实用技能顺利脱贫。同时,在落实198个公益岗位的基础上,通过技能培训,让1094个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弱劳力以上人员就业率达66.7%。
大走访、送温暖。该镇认真组织各级帮扶责任人不间断、全覆盖入户走访,重点排查贫困户及边缘户“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2019年度共入户走访4720户、排查问题2050个,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立行立改并建立问题清单,累计维修房屋48户、整改电路146户、提供无偿保洁服务46户。同时,在节日期间还慰问了老弱病人、困难党员、优抚对象等群体261户,真正做到了遍访民情、普惠民生。
大核算、送政策。定期核算1215户贫困户和25户边缘户收入,夯实“三保障”基础,查看贫困户、边缘户因人因户施策落实情况,确保每户收入达标。同时将医疗、教育等保障政策宣传到户到人,并落实到位,确保贫困户各项保障政策应享尽享。
“六类夜话”解决农村实际问题
带着问题访民情、带着行动聚民意、带着答案惠民生。袁集镇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不同层面的“乡村夜话”,以小会议解决大民生、用小座谈谋划大发展。在广泛听取收集群众意见的同时,把群众关切和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清单”,逐一变成“服务清单”、变成推动农村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具体举措。截至目前,该镇共举办“乡村夜话”活动35次,解决实际问题219项,其中村级直接解决问题114项、镇级解决问题105项。
开展村民组长“夜话”活动,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该镇组织开展村民组长和党员代表“夜话”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全力解决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惠及群众。一段时期以来,先后为徐楼赵洼庄、前炉酒坊庄、新桥庄修建基础版的砂石路,解决了出行难问题;协调区水利局修复郭王水厂,解决郭王村、安徐社区群众饮用水安全问题;督促福和社区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环境整治,解决了近2万人居住的社区公共环境安全和美化问题等。
开展贫困户“夜话”活动,解决他们对政策不熟的问题。为进一步落实因人因户精准施策,保障贫困户顺利脱贫不返贫,各村驻点干部与驻村工作队通过对贫困群众开展“夜话”活动,广泛宣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扶贫政策,进一步提高该镇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脱贫信心,让贫困户明明白白享受实惠。
开展边缘户“夜话”活动,解决他们思想不通的问题。为化解边缘户因没有认定为贫困户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各村利用“夜话”活动向边缘户宣传贫困户识别程序及标准,对边缘户没有认定为贫困户的原因进行耐心讲解,用心用情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有效打消了他们的疑虑和困惑。同时,逐户了解边缘户所思所盼,全力解决他们确实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搭建连心桥、拆除隔心墙,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开展返乡创业人员“夜话”活动,解决乡村产业发展问题。为推进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就业实现增收,各村利用“夜话”活动,详细介绍和解读返乡创业政策,全力解决返乡创业人员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所遇到的产品销售、土地流转及用工困难等实际问题。通过“夜话”活动,帮助郭王村兰源生态农庄对接园区企业解决2万斤晚秋黄梨的销售问题;帮助窑前村、前炉村西瓜基地,大朱村豆丹基地,郭王村茭白基地等解决了土地流转问题。
开展“五老”人员“夜话”活动,解决乡村德治问题。为推进乡村治理中赡养老人及邻里纠纷问题,各村通过“夜话”活动同“五老”人员座谈,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威望与经验优势,广泛参与养老问题解决、农村环境整治、信访矛盾调解等工作,让他们获得存在感和价值感。目前,通过发挥“五老”人员作用,先后化解了郭王村袁友才、常治海、常德志历时多年的村集体土地纠纷问题,以及前炉村朱超贤历史积怨问题。
开展毕业学生和退伍军人“夜话”活动,解决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为了给村级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各村利用“乡村夜话”活动,召开大学生、退伍军人座谈会,向他们介绍袁集镇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和下步工作打算,动员他们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目前有40名高中生、大学生和8名退伍军人被吸纳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自身特长,切实解决了村级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力量不足问题。
“五项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袁集镇积极探索并建立五项保障机制,全力解决群众突出问题,增强他们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已救助22户、表彰38户。
建立社会帮扶基金保障机制。该镇利用辖区内园区企业优势,筹措社会资金86万元,严格实行专款专项管理,对有返贫、致贫迹象的贫困户和边缘户提供生活救助,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及临时困难,确保贫困户及边缘户收入达标。
建立大病再救助机制。对享受医疗政策后支出仍较大的贫困户及边缘户,通过履行户申请、村审核、镇审批公示等程序,根据其家庭实际实行再救助,有效解决了因病返贫、致贫难题。
建立激发内生动力奖励机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及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对勤俭持家、自主脱贫的贫困户,以及在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四净两规范”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家庭及个人进行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
建立企业结对帮联机制。针对个别家庭的实际困难,结对企业长期对其进行物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扶。为有劳动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园区企业就业岗位,让贫困户稳增收、稳脱贫。
建立独居老人法律援助机制。各村聘请一名法律顾问,对不听劝告、不尽孝道、不赡养老人的人员,通过司法途径来妥善解决。同时,针对赡养责任人,广泛开展爱心积分和“孝星”评选活动,激励大家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