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故事会》走进现实会是什么样?阜阳市颍州区“社区思政故事会”给出了答案!
这是怎样的“故事会”?
这个“故事会”,是把群众请上讲台,用身边“小故事”讲好“大道理”。没有高深术语,没有刻板说教,讲故事的场景也不再局限,在颍州区各个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区广场或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故事会”正成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亮丽风景,把党的创新理论、社会生动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等讲到群众心坎上。
群众站C位,他们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11月16日上午,在颍州区京九路街道张桥社区文化广场,居民们围坐一团,水淼、钟稳稳小夫妻站在中间,拿着话筒有些紧张:“我们开了家理发店,生活还算安稳,要说近几年一直坚持的事儿,是从2019年底开始公益理发,现在几乎每周都出去义剪……”
台下观众不时回应着,这样交流般的分享,对水淼与钟稳稳来说,并非首次,“一开始觉得不好意思,后面说得多了,真有不少人加入我们一起做公益。”钟稳稳说,没想到讲故事还能让爱心传递。
自2024年以来,颍州区创新开展“社区思政故事会”活动,突破传统宣讲模式,鼓励普通居民、社区志愿者、退休党员、行业榜样等走上讲台,用质朴的乡音乡语,讲述自身的故事和切身体会。
两年来,颍州区累计开展“社区思政故事会”活动1200余场次,受众约15万人次,更有“村务直播”等线上活动2000余场,观看超2亿人次。
“现在每周都想着去广场参加故事会,听听别人的故事,回来讲给孩子听,让他们有个好榜样。”张桥社区75岁的陈云福说,这样的分享让他发现,大道理就藏在日常生活中。
处处是舞台,故事在哪里说,都有意义
“小故事”阐释着“大主题”,讲故事的场景也不再局限,小广场、小长廊、小凉亭,都可以是讲故事的“舞台”。搬来板凳,大家围坐一圈,身边小事被搬上“故事会”,成了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更硬核的是,这些“故事会”收集的民意,还能直接变成社区干部的“任务清单”。“通过故事会,大家学会换位思考,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事情好沟通,工作也好开展了。”振兴社区党总支书记潘成敏说道。
线下暖,线上火。“徐寨村干部直播间”“皖北生姜村干部”“颍淮村官李振雷”等账号由颍州区基层干部设立,他们守在直播间,通过“大白话”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小视角”讲述基层治理故事,让“社区思政故事会”,延伸到了网上。
故事不止在嘴上,更在脚下。“我们还把‘思政故事会’开进社会实践中。”颍州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艳丽告诉记者,在分享故事与服务实践中,社区居民、志愿者、创业青年们纷纷加入,在一次次行动中,把担当和责任刻在了心里。
唱响“治理曲”创新基层善治新范式
在“社区思政故事会”上,干部不止是宣讲人,也是倾听者;群众不再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这种角色的转换,拆除了干群之间的隔心墙,越来越多居民开始主动观察生活、提炼故事,并更积极地投身社区事务,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头活水。
颍州区文峰街道办主动将“社区思政故事会”与党建网格相融合,催生社区党组织、片区党支部、片区物管会、社区物业公司“四位一体”物业协同管理机制,推动“老破小”成为基层治理“新样板”。同时,“故事会”本身也延伸为“板凳会”“评议会”,成为沟通民意、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累计化解矛盾问题1200余件,相关社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2%。
“经过两年发展,颍州区的‘社区思政故事会’已超越单一活动范畴,成为一条有机贯穿基层治理服务的主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生动的故事凝聚人心,在政治引领、治理效能、文明程度和干群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提升,为新时代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基层善治提供了富有生命力的‘颍州方案’。”刘艳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