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网格员裴洪凯: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真心化解矛盾
2025-07-10 15:02:20作者:张强强来源:九龙镇

在颍州区九龙镇姬庙村后裴郢,63岁的党员网格员裴洪凯是村民口中的“和事佬”与“主心骨”。作为拥有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也是六口之家的顶梁柱,裴洪凯始终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信条,用脚步丈量网格,用真心化解矛盾,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为民篇章。

宅基地纠纷历来是乡村治理的“老大难”问题,裴洪凯却总能抽丝剥茧、化干戈为玉帛。村民张锋与宋春侠的纠纷便是典型案例。宋春侠家门前0.2亩土地权属归张锋所有,然而多年来,宋春侠一家将此作为日常通行道路,却始终未给予任何补偿。日积月累的利益分歧,最终演变成激烈的口角冲突。裴洪凯接到反映后,立即开启“三步走”调解模式:先是分别倾听双方诉求,梳理矛盾焦点;再走访周边老邻居,核实土地历史使用情况;最后组织双方围坐一堂,从法理人情双重角度分析利弊。他既向宋春侠说明占用他人土地应履行补偿义务,又劝导张锋考虑邻里多年情谊适当让步。经过连续三天的耐心协调,双方达成补偿协议,宋春侠支付相应费用获得通行权,一场持续多年的积怨就此烟消云散。

在处理土地边界纠纷时,裴洪凯更是展现出“老网格员”的专业素养。后裴郢后北地的孙洪荣与李桂芳,因土地边界模糊产生争执,双方都坚称自家土地范围更大,互不相让。裴洪凯带着卷尺、土地确权本复印件等工具,连续三天实地勘查。他走访村里参与过当年分地的老人,比对不同时期的土地登记资料,最终在一片荒草丛中发现关键证据——一棵见证土地划分的老洋槐树。通过结合历史档案与现场标记,裴洪凯明确划定界限:洋槐树以南归孙洪荣,以北属李桂芳,并组织双方现场确认签字。为避免日后再起争端,他还建议在边界处埋设水泥桩作为永久标识。这场耗时多日的调解,让剑拔弩张的邻里重归于好。

近年来,姬庙村集中整治后裴郢村民组人居环境,刚开始,整治工作并不顺利,因为整治过程中,可能要涉及到修路、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铺设污水管网等工作,部分群众不理解,认为损害自己的利益,出面阻挠,影响整治进度和效果。裴洪凯作为网格员,又充当了做好环境整治的“协调员”的角色,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他持续跟踪整治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对于不配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村民,耐心做好思想工作,积极做好村民与村委会、党员志愿者之间沟通协调工作,协助制定合理的人居环境整治计划。最终,在他的感染下,村民们理解了,随后积极主动加入环境整治队伍中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完成。阜阳电视台还专门报道了村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整治过程中,为了克服资金不足矛盾,裴洪凯还带头捐款,最终在他的影响下,94名党员群众捐款3.15万元,全部用于该处人居环境整治。

“网格工作没有捷径,就是要腿勤、嘴勤、心更勤。”裴洪凯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无论是田间地头的纠纷调解,还是家长里短的琐事协调,他始终秉持党员初心,用丰富的基层经验和温暖的群众工作方法,将矛盾化解在网格内,将和谐留在村民心间。这位六旬老党员用实际行动证明:在乡村治理的最基层,一名优秀网格员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上一页:非遗传承与健康守护:颍州区九龙镇志愿支教活动.. 下一页:颍州区鼓楼街道清河社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