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区西湖镇白行社区:榜样力量共绘基层治理新画卷
2025-05-09 17:24:15作者:贾曼丽来源:西湖镇

5月9日上午,一场以“党群连心 西湖有约”为主题的思政故事会在颍州区西湖镇白行社区举行。五位基层榜样用鲜活故事诠释了新时代党群共建、文化传承与家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现场干群带来一堂思想与情感交融的“思政课”。

志愿服务二十载:刘琳琳的“留守儿童守护计划”

“孩子们的笑脸,就是我坚持公益的动力。”阜阳善之源公益协会发起人刘琳琳以“公益照亮童年”为主题,讲述了她从村医到公益领航人的蜕变之路。2002年起,她带领留守妇女组建志愿服务队,定期为乡村儿童开展课后辅导、孝心少年评选及城市研学活动。2018年协会成立后,吸引阜阳师范大学师生加入,累计为西湖镇、程集镇4所小学筹集资金30余万元,助力留守儿童登上高铁、走进博物馆。如今,受她影响的还在上高中的倪雪已成长为公益新星,主动为村内儿童辅导作业。刘琳琳感慨:“志愿服务不是单程付出,而是双向治愈的旅程。”

“五老”调解显担当:田金良的“基层治理经”

白行社区监委会主任田金良以“老党员的调解智慧”为题,分享了他在社区矛盾化解中的“三心工作法”——耐心倾听、公心调解、暖心回访。作为社区“五老”调解员,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可以说是对社区居民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不管哪户人家遇到问题,他听说后总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帮着想办法、出主意,站在公允的立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双方找到解决纠纷矛盾的好办法,多年工作的认真劲儿让他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田金良说:“党和政府重视‘五老’人员,我们有荣誉感、有使命感,有意愿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做有利于群众,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双角”同心筑家和:李元影的“最美媳妇”之道

“既是媳妇又是婆婆,角色转换间,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家和的关键,在于把‘争对错’换成‘共情义’。”作为家中三代同堂的“枢纽”,李元影坦言,婆媳矛盾的化解始于“一碗水端平”的智慧。她以“儿媳视角”体谅婆婆的节俭习惯,又以“婆婆身份”包容儿媳的现代观念。“李元影用‘双角智慧’证明,婆媳矛盾不是无解的方程式,而是需要用心求解的函数题。” 社区妇联主席于敏雪现场点评,这种“角色互嵌、情感共振”的家庭治理模式,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正如李元影所说:“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论理的法庭,当爱与尊重成为家庭底色,再深的代沟也能架起连心桥。”

“最美家庭”新典范:梁丹丹的“文明家风”实践

“家风建设就像种树,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家庭文明才能滋养社会文明。”颍州区“最美家庭”代表梁丹丹用“三分耕耘、七分用心”将日子过成了诗,更以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家风之美。她将小院化作“自然课堂”,带着孩子种蔬菜、养花草,用实践代替说教。面对公婆,坚持弘扬“百善孝为先”的家庭美德,正直做事,友善对待老人。梁丹丹用一方整洁庭院、三代同堂的温暖故事,诠释了新时代家庭“小美”与时代“大美”的交融。

文化传承守初心:史贺林的“花挑旱船”青春

八旬老人史贺林以“一船一挑舞出百年乡情”为题,讲述了花挑旱船艺术在西湖的传承故事。作为乡村文化带头人,他数十年如一日地苦练技艺,从动作细节到节奏把控,从道具制作到表演编排,均力求精益求精。他不仅全面掌握了花挑旱船的表演精髓,更通过创新改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使其焕发新生。史贺林深知,文化传承需“活态”延续,主动打破传统技艺“传内不传外”的局限,免费收徒授艺,组建了30余人的表演队,积极参与各类民俗节庆、文化展演,成为乡村文化传播的“主力军”。活动最后史贺林更是现场即兴来了一段花枪表演,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五位榜样用行动证明,基层治理需要‘心贴心’的服务、‘实打实’的担当。” 西湖镇宣传委员郭丽利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党群连心”工程,建立“最美人物”资源库,推动榜样故事进校园、进企业、进田间,让“小故事”汇聚成“大能量”,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活动现场,社区群众纷纷与榜样互动交流,白行社区居民倪国振感慨:“以前觉得榜样离我们很远,今天发现他们就在身边,都是我们学习的标杆!”这场思政故事会,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曲党群连心、共筑美好的时代赞歌。

上一页:没有了 下一页:颍州区京九路街道龙王店社区老年协会开展民法典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