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区高质量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高水平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
2025-04-28 16:54:00作者:管明顺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颍州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谋划实施1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2024年,项目区春玉米、夏玉米最高亩产分别达到1082.8、1006.9公斤,均位居全省第一。

一、突出“三早”,下好项目谋划先手棋。一是立足实际“早布局”。颍州区通过多年试验对比,2023年成功应用李少昆团队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有效解决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高温干旱与渍涝灾害叠加问题,实现亩产超1000公斤的突破,引发种植户强烈反响和主动参与。二是借势发力“早规划”。2023年秋,省委常委会“四下基层”在阜阳市现场办公,颍州区专题申报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建设方案,获得时任省委书记韩俊大力支持。省农业农村厅牵头专项推进,市区政府配套政策资金全程护航。经过两年全域发展,组织各类生产经营服务主体389个,建成高标准示范田10.4万亩。三是示范带动“早推广”。在省玉米体系首席专家马庆团队指导下,以密植精准调控为内核,充分吸纳不同主体的实践经验,开展技术本土化集成创新。2024年,培育44家规模主体组建“科技示范方阵”,面对极端高温热害挑战,夏玉米亩均产量750公斤,较常规种植区增产超150公斤。

二、突出“三精”,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一是精心“择良种”。通过“看禾选种”基地平台,每年采取多点试验、农户参与、大户示范、实地测产等方式,筛选出2-3个耐密、抗逆、易机收、适合本地种植的主导品种,占全区玉米播种面积的80%以上。二是精准“配良机”。通过“优机优补”,购置气力式高性能播种机50台。采取种子播前精选、二次包衣,平均亩穗数从4000提高到5200。在首部枢纽配置36千瓦发电机、100方/小时的大马力水泵,增设反冲离心网式过滤器,同时满足200亩地块浇灌需求。推广预制孔水带安装立杆喷雾的半固定浇灌模式,破解砂姜黑土水分下渗不扩散问题。三是精细“施良法”。进行测土配方,逐地块定制“一桶装”液体肥。在1.2万亩核心区内,统一应用智能监测、远程控制、水肥药精准配施系统,一台手机就可实现因地、因苗控制水量、工作时长和肥药加施。

三、突出“三全”,保障项目质效双提升。一是全过程保障实施。成立区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形成“高位统筹-专项攻坚-全链支撑”的推进体系。提前明确并完成项目建设清单编制,确保土地等要素符合建设要求。招投标采用“评定分离”,坚持优中选优,全区设备供应装配一次性到位。二是全方位专家指导。依托国家级专家团队,构建省市专家实地指导、基层农技人员跟踪服务机制,创造很多简易实用“新发明”。如将水泵、水肥机进出口使用活动便捷式快接,老年人也可以轻松操作;采用PVC水管制作立杆,使用细钢筋自制“一脚蹬”进行固定,便于随时移动浇灌。三是全流程风险防范。准确标注项目地块的四至信息,将资产与地块挂钩,对设备统一编号。按照所有权、收益权、管护权相结合的原则,由资产所有者统筹,压实使用者和受益者管护责任,实行“专业监理+用户代表”全程监管。

上一页:颍州区应急管理局、工信局联合开展节前安全生产检.. 下一页: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