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区西湖镇积极拓展“四事四权”工作法,依靠村间“板凳会”,“短、平、快”地把准群众工作“脉搏”,贴近民生暖人心,为企业服务提效率,进一步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切实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钱可能当时到位、可拖拉?”
“你把地统一(大托管)以后,我们咋弄?”
在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的小广场,一场围绕农业生产大托管的“板凳会”正在进行。今年秋种,大许村整村推进小田变大田、农业生产大托管,如何分红、闲置劳动力怎样安置成了村民最关心的事。面对面讲道理、心贴心唠家常,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
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村民 许明和说:“发现问题,临时发现,临时解决,它解决地及时,它当然好了,老百姓都欢迎这个方法。”
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第一书记 驻村工作队队长 蒋鹏说:“这种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让我们跟群众的关系距离更近了,同时,我们解决问题的成本也更小。我们今年以来召开的有13场次的板凳会了,解决群众热切关心的身边的小事25件。”
“板凳会”是西湖镇运用“四事四权”工作法的一个缩影。当地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网格管事、“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上,细化“四事四权”工作法,推行“板凳会”制度,解决村内事务,让群众坐决策共议的“正席”,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监事”,不仅更快解决群众的关切小事,企业的急难愁盼也化解得更有效率了。这段时间,当地一家服饰企业订单量猛增,人手不足成了企业最大的烦恼。正当企业一筹莫展时,镇村包保人员及时上了门。
阜阳市蓝鸟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磊说:“镇里和村里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帮我们组织闲散的劳动力来务工,还给我们解决贷款问题,平时有什么问题,都能及时给我们解决好,让我们能安心地去发展。”
让企业安心发展,西湖镇从企业包保制度、政务服务优化等方面做好企业服务能力提升。今年以来,西湖镇累计收集的95个企业问题及诉求全部办结,通过“四事四权”工作法累计解决群众身边事88件,实现连续5年“零上访”。
颍州区西湖镇党委书记 郝宁宁说:“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做好民生呼应,灵活运用“四事四权”工作法,切实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