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 |苏公守颍州|开“义仓”放粮赈灾解民忧
2023-05-12 17:33:00来源:神羊在阜阳

北宋元祐六年(1091)闰八月,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太守。

  十二月底,连日来纷纷扬扬的大雪把颍州大地覆盖成了银白世界。这场持续的大雪究竟有多大呢,当年的诗人、颍州教授陈师道(字履常)在诗中这样描述:“掠地冲风敌万人,蔽天密雪几微尘。漫山塞壑疑无地,投隙穿帷巧致身。”显然,呼啸的寒风裹着的鹅毛大雪,把沟沟壑壑夷为了空旷的平地。

  颍州遭遇少有的寒冬,大雪铺天盖地,百姓饥馑难耐,东坡夜不能眠,遂动员家人拟做炊饼千块以助饥民。还连夜召集颍州签书赵令畤等属下,共商赈灾办法。最终商定了一个分层次赈济灾民的方案:一是火速奏请朝廷准许动用“义仓”之谷数千石发给“下民”,即生活最迫切的灾民,不收钱。按照粮仓管理制度,非经朝廷准许是不得擅自开仓放粮,即使民办官督的“义仓”,非奏准亦不得擅自动用。救灾如救火。苏东坡甘冒追责撤职的风险,决定“先斩后奏”,先行开仓赈民;二是动用官府“公使库”管理的各类作坊工场的木炭数万秤,酒务柴草数十万秤,平价卖给“中民”(一般官吏、中等家产的人)。通过这些赈济措施,解决他们“食与火”的问题。可见,东坡时刻把黎民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他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自己就寝食难安。

  至此,诸要事安排妥当,苏东坡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吾事济矣。”接着亲自草拟了《放积欠赈济奏》向朝廷和有司备案,并“发廪已康诸县命”,通知所属各县同时开放义仓,赈济百姓。然后,苏东坡与赵令畴一块乘船去了颍州西湖的女郎台,登高望远,进一步观察雪情。“女郎台”为颍州城西北部的一处制高点,曾知颍州的科学家苏颂有诗为证:“一郡人夸最高处,年年长作会春期。”(《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女郎台》)

  苏东坡与赵德麟从西湖女郎台观察雪情回到北城的署衙,“归来又扫宽民奏”,上奏朝廷《乞罢黄河夫万人开本州沟渎》,请求免除摊派颍州参加黄河修浚的工役挑夫万人,而用这部分劳力来开挖颍州的沟渠水道,兴修水利,疏浚西湖,引水灌田,以长久地造福颍州百姓。

  对于这次灾情,颍州教授陈师道作《连日大雪,以疾作不出,闻苏公与德麟同登女郎台》,苏东坡有《次韵陈履常雪中》,颍州签判赵令畤亦《次韵陈履常汝阴久雪赈饥》。苏东坡与同僚唱和的三首诗信息量是很大,不仅有冬雪灾情、体察民情、开仓赈济的描述,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忧国悯农的真情实感,他们希冀这场纷纷扬扬的冬雪尽快过去,明媚的春天早日回归颍州大地。

  当年苏轼开仓放粮的这座“义廪”(义仓)旧址,从大的范围讲或在北城(子城)内,而具体位置目前难以考证。现存的“颍州义仓”,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由阜阳知县朱艧购精忠街南鹿姓屋作廒间为基础所创建,不是苏轼当年开仓放粮的“义仓”。

  苏东坡“开仓放粮”,践行了他平生当官“家有余财,可济贫乏”,“公家有粟,可赈饥民”之诺,体现了爱民如子的情愫,其善政遗爱,至今传为美谈。


上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 |苏轼在颍州西湖赏花,信手拈.. 下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 | 阜阳文化|文德街.文德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