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颍州文史随笔管鲍分金处 淇园花卉美
2023-05-10 10:55:00来源:神羊在阜阳

“相让台”,古时座落于颍州城东郊二里一高阜处(今阜阳市颍州中路东侧东岳庙),其历史悠久、闻名遐迩。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八十九·颍州府)记载:“相让台”,在阜阳县东二里。《楚史拾遗》云:楚庄王立层台于寝邱,谏而死者七十二人,最后纳寝人诸御之言,解层台,罢民役,名其台曰“相让”。

   “相让台”,最早是楚庄王为观景娱乐而建的高阜层台。后来不知何年,在未竣工的“相让台”基址建起了祭祀东岳大帝的“东岳行祠”,也叫“东岳禅寺”、“东岳宫”,习称“东岳庙”。清乾隆年间颍州知府王敛福撰《东岳庙碑记》,记述东岳庙盛况。今存的“东岳庙”为新建的仿古建筑,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约在清顺治年间,有位尊崇管仲、鲍叔牙等先贤的颍州官员,为对百姓施以教化,根据相关线索和百姓愿望,在东岳庙南麓创建了一处幽静的园林建筑——“淇园”,内有纪念管鲍之交塑像的“分金台”。康熙《颍州志》(卷之三)记载:“分金台,在东岳行宫前西南隅淇园内,相传管鲍分金于此。”此后的旧志均延续作了记载。

   “东岳庙”旁的“淇园”,其名称的由来是有典故的。它借用了古时商周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王家园林“淇园”的名字(今河南省淇县淇河湾内)。《述异记》曰:“卫有淇园,出竹,在淇水之上。”六朝人戴凯之《竹谱》说:“淇园,卫地,殷纣竹箭园也”。淇河和淇园历为诗人吟咏之地,留有古诗三百余首。《诗经》“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的“淇奥”即指这里。明朝文学家袁中道有“淇园有竹旧知名,伐矢填河迹最明”的诗句。

  明末清初的颍州书法家、诗人张思光浚(1621-1683)字孟深,张大赓长子。善绘竹石,擅长诗赋,作有《宁伊庵招游淇园即席和壁间韵》的诗,描述了这处湘竹丰茂的“淇园”别样美景:“千层苍翠影交加,隔断纷纷油壁车。夹道遍栽湘女竹,绕栏密莳(shì,栽植)鼠姑花。狂来乱拂藤笺写,醉后何知乌帽斜。更订名园容日涉,奇书一卷坐窗纱。”(清乾隆《颍州府志》卷之九)。这首诗说明“淇园”之地是一处遍植翠竹鲜花、幽深静谧的古代颍州名园。此诗同时也印证了“淇园”内栽培的主要植物有“湘女竹”和“鼠姑花”。这绿竹名花,婀娜艳丽,相映成趣,不愧是一处“千层苍翠”的名园胜景。

  湘女竹,也叫湘妃竹,俗称“斑竹”,亦称“泪竹”,竿部生黑色斑点,为园林中的优良观赏竹种。《群芳谱》:“斑竹即吴地称‘湘妃竹’者”。传说,舜帝的二个妃子娥皇与女英千里寻追舜帝。到君山后,闻舜帝已崩,抱竹痛哭,流泪成血,落在竹子形成斑点,故又名“泪竹”。

  “湘女竹”(斑竹),是古代颍州官府园林或私家园囿栽培的常见景观植物。明正德《颍州志》(卷之三)以降的旧志,均记载了颍州所产的各种竹子,明正德年间记载有7种:即筀竹、紫竹、斑竹、水竹、苦竹、小竹。至清乾隆年间增加到11种之多,如紫竹、斑竹、青竹、石竹、兄弟竹、水竹、苦竹、箭竹、凤尾竹、天南竹、实竹等。颍州诗人张思濬笔下的“鼠姑花”,是牡丹的别名,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颍州旧志物产之“花部”均记载其芳名。

  “分金台”是“淇园”内的主要景点。经典成语“管鲍分金”、“管鲍之交”即出于此,“管鲍分金”亦蕴涵“相让、谦让”之意。阜阳民间仍至今不衰流地传颂着这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管仲和鲍叔牙年青时就结为好友。管仲家境贫寒,他们两个一起经商,赚钱时,就在这个高台子上分利润,鲍叔牙总是让管仲多拿些,起初管仲不肯,谦让道:“我没有掏本钱,又没有你那么操心劳力,岂可多取?” 鲍叔牙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不需要计较,你家有老母亲,生活无着,需要照顾,理应多分。”时间久了,有人背后议论管仲贪财。鲍叔牙却说:“我与管仲情如兄弟,他的母亲也是我的母亲,多给他钱是为了敬老孝亲,这不能说是管仲贪财”。管仲也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著名作家亓龙先生曾作《行香子·颍州八景》,其“相让台”揭示该处遗址积淀的历史人文底蕴:“管鲍分金,礼敬留痕。筑让台、启示乡人。颍淮古郡,事简风淳。念众民朴,宰辅量,君子心。有台若此,幸哉颍滨。仿先贤、海岳胸襟。秋观稼穑,春赏花茵。解汝颍俗,重情义,报鸿恩。”

阜阳城南新区中清河畔廉政公园管鲍分金大型雕塑

  管鲍分金的小故事,蕴涵了一个大道理。说明鲍叔牙深谙事理、心胸敞亮,其宽以待人的品格,这应是古今阜阳人的主旋律。但社会上也有极个别表面和善却内心毒如蛇蝎的邪恶小人,这种人是处处都要占个上风,见利忘义、争名夺利,并以精于算计别人而自鸣得意,对这样的人,尤为需要特别加以提防。因此,弘扬管鲍分金精神,对于彰显阜阳人宽厚淳朴的传统美德,对于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优化经济环境和招商引资,对于更好地展示阜阳城市精神和阜阳人民的崇高形象,都有积极的镜鉴启迪意义。


上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解读阜阳首幅“国庆老照片”.. 下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张恺帆阜阳“刘锜祠”墨宝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