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是个地级市,位于皖西北。在“2021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上,阜阳市被排列70个“三线城市”之中。笔者所生活的福建闽东(宁德市),与之比肩。查阅资料,阜阳市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约820万,GDP2800多亿;宁德市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约315万,GDP2600多亿。两市概况似乎也可比肩。
但一千年前的阜阳,称为颍州,知名度甚高,远远高过闽东,闽东首邑长溪县升为福宁州,已是元朝的事了,到了明朝还被降格,清初才设福宁府。当年颍州可是令人羡慕的,按现代称谓即是一座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为形象代言人。欧老夫子,江西庐陵人,出生西蜀,一生宦游漂泊,任过不少地方官职,比如江南繁华之都扬州,但唯独看上颍州,将其选为自己退休定居地,并终老于此。
苏东坡于宋元祐六年(1091)秋,以龙图阁学士一职出任颍州知州。此时,距他恩师欧阳修出任颍州知州的时间已过去42年。有趣的苏公在谢上表中兴奋地说:
“文献相续,有晏殊、欧阳修之遗风。顾臣何人,亦与兹选。”
颍州西湖名气很大。当年天下号称有36个西湖,在苏公眼里,唯有颍州西湖堪与杭州西湖媲美,诗曰: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苏公对朝廷党争已是深深厌倦,三番五次要求外放,就想找个清净地方避祸和做点实事。两年多前,朝廷终于批准他以龙图阁学士身份出任浙西路兵马钤辖(管辖浙西路六个州郡)兼杭州知州。元祐六月,朝廷又调回苏轼任翰林承旨兼待读,但苏公再也不愿留在朝中,频频上书,坚请外任,两个月后如愿以偿,外放颍州。
颍州斯时属小州郡,官闲事少,政务清简。在欢迎宴席上,一个僚属致酒辞:“内翰只需游湖中,便可以了郡事。”此言最是符合苏公心意。尤为可喜的是,同僚部属大都是他的至交好友,有通判赵德麟,州学教授陈师道等,还有欧阳修的儿子,苏公与之即是亲家,又是世交。他们这些文友便经常聚在一起,泛舟西湖和颍河,诗酒相娱。
苏公在颍州任上只呆了8个月,但给他留下许多美好回忆,颍州真是个疗伤养生的好地方,生活恬适,心境平和,苏公有《泛颍》诗曰: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
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
吏民笑相语,使君老且痴。
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
瞧瞧!多么坦坦荡荡,公开宣称自己为官十日,九日在赏景玩水,根本不在乎上级或社会舆论说他“懒政”。但有趣的是,从来没有人怀疑苏公官品,究其原因,此公始终正气在身,底气十足,骨子里藏着黎民百姓,但凡遇到大事和棘手事,这股正气与底气就滋滋升腾,决策水平立马显现。苏公到任没几天,就面临朝廷准备上马一个名叫“八丈沟”的水利大工程,牵涉到颍州。此事起因是开封府一带连年水灾,当地开沟挖渠排水,造成陈州水患严重,于是有人提议,开挖八丈沟,将陈州水患引入颍水,再由颍水进入淮河。苏公接到朝廷的治水方案,即刻带领一批专家,仔细踏勘,反复调研,对得出的结论吓出一身冷汗,原来开挖八丈沟是一个有百弊而无一利的方案。苏公马上上报反对意见,有理有据,终得朝廷认可。
颍州这年秋旱不雨,苏公祈雨,下了一场小雪,欣慰之余,决定利用颍水和西湖水资源,大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奏请朝廷同意,将原计划派往维修黄河的夫役,留下1万人担负起这项工程。他着手疏浚西湖,开挖沟渠,引来焦陂之水,修建清河三闸,将清淤出的泥土堆成护堤,遍植垂柳。时人称之为苏堤。遗憾的是,苏公没等到工程结束,成果显现,即被调任扬州。
8个月任期,两大政绩,苏公在颍州青史留名。同时写下60余首诗词,更为阜阳人骄傲。
2
辛丑秋分季节,我与妻自驾游皖,从合肥往阜阳,直接导航颍州西湖景区。景区位于阜阳市区西北方向10余公里,一条西湖大道笔直宽敞,现代感强,驾车最是担心超速。但万万没有想到,景区为了改造提升,闭门谢客。我们很是扫兴,忽一想,这个号称规模为全国西湖之首的风景区,除了大门之外,应该有许多入口。判断果然正确,我们绕行几百米,即入园了。
湖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烟波浩渺;沿湖畔而行,迎面绿柳盈岸,芳菲夹道;远眺湖中有岛,岛中有潭,亭台楼阁,碑林长廊,相映皆景,但未见识古建筑遗存。深感纳闷,上网查询,才知道我们游览的西湖,是颍州新西湖,而不是苏公清淤疏浚的老西湖。
颍州老西湖位于城区西面约2公里处,公元前一千年就形成了,北魏时期得名,湖面最大时达9.5平方公里。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和惠州西湖并称为中国四大西湖。但民国27年后,连年黄泛,淤为平地。1984年,颍州县政府作出颍州老西湖迁建于新西湖的决定,于是便有了新西湖。
而今,颍州西湖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湖面积6平方公里,已成为国家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属3A级。
遗憾的是,游览一圈,才发现此西湖不是彼西湖。
晩下榻颍州区中心地段的“云泊漫居”酒店。在网上查找酒店时,被这个雅致的店名所诱惑,入住后感觉确实不错,260元的标间,干净温馨,除了房间小一些,尚无挑剔之处,服务态度尤好,还有许多福利,比如,下午3点以后,可以在大堂品茶用茶点和水果,晚上喝粥吃馄饨,均免费。享受福利同时,又得到很好的旅游信息,比如,阜阳生态园才是颍州西湖前身;双清湾很值得走一趟;阜阳博物馆是郭沫若的题名;一定要吃一碗“格拉条”,那是颍州古法制作,用千斤顶压制而成的面条,特别筋道……
阜阳生态园始建于本世纪初,现为4A级景区,占地达3800多亩,其中湖水面积110亩,号称集欧苏文化传承、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类旅游景区。我们来访之日,适逢周末,甚是热闹,亲子游不少,大都冲着摩天轮、游船、“虫虫世界”等游乐设施而去。
欧苏文化园占地60亩,位于生态园入口处,满目亭台楼阁,皆为仿宋建筑,中轴线上有文忠殿与文忠阁。欧阳修与苏东坡谥号皆为“文忠”,师生两人同享殿阁香火,真是难得。文忠阁高达40米,外五层,内八层,气势恢宏。阁内展示欧阳修和苏东坡在古颍州为官、生活事迹及诗词书画,还有介绍古颍州西湖盛景。
“会老堂”坐落于欧苏文化园背后,虽是仿古建筑,毕竟在遗址上重建,尚保存有明清修湖建祠的碑记4块。应是老西湖怀古追远不二地了。欧阳修退居颍州西湖,为居所起名“六一堂”,即“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故称六一居士。皇祐元年(1049),前副相赵概来访,欧阳修将六一堂西侧会客室加以整修,接待赵概,时任颍州知州吕公著也前来看望,三老会于此堂,饮酒赋诗,欧阳修诗曰:“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吕公著为会客室题匾:“会老堂”。苏公知颍州,凭吊会老堂,诗曰:
挥毫洒墨忆尊容,会老堂中见二公。
赵概驱车阡陌远,永叔迎客礼仪同。
宦途回首崎岖路,酒兴追随骀荡风。
陨落星辰光焰在,知州整日羡冥鸿。
3
阜阳市位于黄淮平原南端,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湖泊密布,颇有江南水乡韵味。我们慕名前往双清湾。双清湾是一个湖泊,也是阜阳市新区的名称。湖泊面积360亩,湖水清且涟,风光旖旎,湖畔是新建的大公园,亲水平台,音乐喷泉,大小广场,精巧雕塑,大树参天,草甸茵茵,而矗立其间的大剧院、科技馆与博物馆等现代建筑,皆为大手笔,堪与湖光增辉添色。不远处高楼林立,鳞次栉比,当然,那就是拔地而起的崭新而且宜居城区。
一个城市,北有新西湖,西有生态园,南有双清湾,中间还有三角洲公园。三角洲公园位于颍河、泉河交汇处,四面环水,水波荡漾,水杉挺拔,洲中有潭,满目皆水。
更有甚者,阜阳还有个超大“西湖”,曰“八里河”。
从合肥驱车往阜阳,途经颍上八里河风景区。八里河是安徽10个5A级景区中的一个,也是皖北的唯一,有好几顶桂冠,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等,但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全球500佳”。
八里河其实就是一个人造“大西湖”,水域面积(含湿地)万亩有余,名副其实碧波万顷。今人围绕着湖畔与洲岛,硬生生造出了“锦绣中华园”“世界风光”“碧波游览区”“鸟语林”“十二花岛”等等,还有天然浴场,各种游乐设施,足够游人赏玩一整天。
众多人造景观似乎勾引不起游兴,但有一座纪念碑,让我驻足良久。这是一座高达10余米的四方碑,白色花岗岩为框架,黑色玄武岩为贴面,四面皆为金字题词。正面赵朴初先生题:“天下第一农民公园”,左面李鹏先生1996年题:“大灾促大变,奋发建家园”,右面乔石先生1999年题:“保护环境,促进发展”,背面镌刻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93年授予八里河环保“全球500佳”的电文。
纪念碑基座的铭文记述了八里河变迁历史,有一千余字,现缩写如下:八里河隋朝称号,因距城八里、河宽八里而名,千百年水患不断。1949年创建渔场,加强治水,灾害得到缓解。1989年张家旺同志任八里河区委书记,踔厉风发,锐意改革,率四万八千民众,建桥筑坝,因地制宜,综合治理,1992年增辟湖地3600亩,创建“南湖公园”,之后不断完善,遂成皖美明珠。署名为颍上县八里河镇党委、政府,时间1998年。
碑记为一位区(镇)委书记歌功颂德,矗立在国家5A级景区内,确属罕见。但一想,同是颍州治水有功者,苏公可以,张公应也可以。
4
阜阳之行感慨有四:
一是古颍州地位之高,有其历史原因。首先,区域位置好,地处淮河流域,连接苏、鲁、豫、皖地区,水陆交通发达,又是漕运要冲,是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重要商埠和交通枢纽。其次,靠近宋都开封,属王畿之地,朝廷高度重视,所以任职太守多是“强干之臣”或社会名流,这些人或曾为朝廷宰执,或名重当世,名人胜不可数,使颍州获得极好政治生态,传承厚重文化。第三,属富饶的鱼米之乡,著名民谣:“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今人重振雄风,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令人点赞。
二是民谣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比喻风水轮流转。应该说,随着政治和经济中心的转移,交通形式的变迁,古颍州的衰落本不足奇,但本世纪初的阜阳,竟以出售假奶粉,造成100多名“大头娃娃”的恶劣事件,而闻名天下,令人扼腕叹息。
三是沧海桑田,有时并不漫长,量变到质变,质变就在一刹那。一千多年碧波荡漾的颍州西湖,就因民国27年的水患而荡然无存,据专家考证,这与“花园口决堤”事件有重大关联。说明沧桑巨变有时人力可为,起了引火索作用,细思极恐。
四是“择水而居”是人类的向往,古今相同;每逢“治水”大业,呼之欲出,必然诞生伟人与强者,古今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