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古称颍州,在皖西北,接河南,文化也属中原。阜阳虽在安徽属华东,但经济显落后,又不在交通主干线上,多年被戏称为华东的“西伯利亚”,过去给外人的感觉也是“脏、乱、差”。
京九铁路开通,阜阳成为重要的枢纽站。2019年底高铁又开通了,南京到阜阳也仅两个多小时车程。阜阳的发展开始插上腾飞的翅膀,“融入长三角,崛起大皖北”!大阜阳,而且今天是大美阜阳,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硕大娇艳的月季花开满阜阳的街头和广场,阜阳之美可以和皖南相比了。
阜阳历史悠久,称颖州,因为有源于豫西的颍河穿城流过。颖州的繁华盛于北宋,宋代大文人欧阳修、苏轼、晏殊、范仲淹等,都曾主政颍州,可见古时颍州地位之重。今天的阜阳还在打北宋品牌,还建起了古色古香的“清河宋街”,疫情过后,前不久刚刚开街,重现宋时的繁华。
阜阳有西湖,中国名为“西湖”的历史景点多多,宋时的颍州西湖,堪与杭州西湖和扬州西湖媲美。欧阳修知颍州,在颍州多年,对颍州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几十首吟诵颍州西湖的诗词,不恋扬州爱颍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阜阳在黄淮海地区,饮食以面食为主,农耕时代的颍州物丰民殷,今天还传有许多知名饮食小吃:枕头馍、咸馍、锅巴、傻汤,马虎汤、格拉条……,这名字也都够土的。“吃在阜阳”,阜阳的吃和成都有一比,都是把最普通的食品吃成了经典,吃成了名片,最接地气,最有烟火气儿!
因为阜阳粮多,酒也就多,安徽出美酒,安徽酒多出在阜阳(大阜阳时包括今天的亳州市),阜阳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三国。阜阳朋友好客,酒文化厚重,来客必有好酒招待。划拳行令曾是阜阳酒文化的一大特色,现在酒席上当然不划拳了,但酒风依然刚烈。酒喝干,再斟满,最后还可以炸个大雷子。上条鱼,必喝鱼头酒,劝酒词都是一套一套、成篇成对,一条鱼可能还没动筷,都可以把客人喝倒。……
欧阳修一生好酒,在滁州留有《醉翁亭记》的名篇,千古传颂。欧阳修在颍州当太守,也常醉倒颍州,醉倒在颍州西湖。不信,有太守自己的《采桑子》词为证:
荷花开后西湖好,
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
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欧阳修与颍州的事知道一些,今晚走进宋街,我才知道苏东坡与颍州也是关联紧密。欧阳修知颖州,苏东坡专门来拜见恩师,走进颖州。后来苏东波当过八个月的颖州太守,和欧阳修一样,兴修水利,畅饮西湖。近些年常跟着苏东坡的脚步走,杭州,惠州,儋州,常州,没想到回阜阳古颍州,又是在追逐苏东坡的步履。“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追着苏东坡的脚步,自然都是快乐之旅!
少时学在阜阳,文革经历阜阳,从军告别阜阳,每每还顾阜阳。五一节今再回阜阳,会了阜阳的战友、同学,喝了阜阳的美酒,品了阜阳的美食,再走入夜灯中的阜阳宋街,追忆大宋时的辉煌颖州。
曾去过大宋都城开封,开封时称汴州、东京,和古颖州今阜阳地理和文化上都很近。那里有宋城美食街,那里有清明上河园,那里还有一部极尽辉煌的情景剧《大宋-东京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