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颍州区鹿祠街上有一处佛香四溢的古建筑——资福
寺。高大气派的宋代建筑风格,飞檐翘角的神韵流传了千年。宋代抗金名将刘锜曾在这里留下名诗佳句。
资福寺
刘锜
迅扫妖氛六合清,匣中宝剑气犹横。
夜观星斗鬼神泣。昼会风云龙虎惊。
重整山河归百地,两扶圣主到南京。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管滔滔问姓名。
这首诗是著名抗金英雄刘锜大将军所作。诗名《资福寺》可是阜阳颍州区一处名胜古迹——资福寺。而这首诗背后有
着一段历史故事。
公元1140年,刘锜率兵3万到东京上任副留守,途径
顺昌也就是今天的阜阳市,遇到金兀术率金兵南侵,于是他决定在此留守。经过数月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胜利。此时的刘锜满意气风发、怀豪情,他扫平金军,镇吓妖风邪气,使得六合之内一派平安。刚刚横卧在匣中的宝剑依然寒光泠泠。无数英雄奋力抵抗金军的侵略,众志成城终得顺昌大街的胜利。可是这么大的英雄也有被询问的尴尬。当他在游览颍州城内的资福寺时,守门的僧人却不认识,问他姓甚名谁。刘锜暗自发笑,我这个两次保驾君王定都南京的抗金英雄尽是被守门僧人仔细询问。诗词里的资福寺是颍州区著名的古刹名寺之一。据清代道光年间《阜阳县志》记载:颍州资福寺,旧为宋代修颙禅师遗刹。它始建于宋仁宗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扩建于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有近千年的历史,是阜阳现存最大、最古老建筑之一。寺内佛像众多,几百年来,由于香火旺盛,绵延不绝,人们简称“大寺”,现在保存下来的地藏殿宏伟气派,歇山飞檐结构,环境清幽,老阜阳人眼中的桃花源,一到春天“大寺烟柳”的美景让游人流连忘返。寺庙门口的街巷因资福寺而得名叫大寺街,街上的美食也是吸引游人的因素之一。麻糊、煎饼、包子、馄饨香气四溢,温暖了人们日常岁月,在生生不息间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