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 文光射斗奎星楼
2023-05-07 07:47:00作者:张凡玉来源:颍州文旅

当熙熙攘攘的车流、人流汇聚到东城墙路与阜临路交叉口时,有一处古建筑映入你的眼帘,它就是阜阳人常说的“三篷塔”。初夏时节,草木葳蕤的阜临路沐浴在朝霞中,晨光给红砖砌成的塔身披上了一层淡淡紫色,平添了几分伟岸的秘感,它静静地守护着脚下这片士地。看着身边日新月异的

变化。一阵微风吹来,塔铃叮当作响,惊醒了睡梦中的玉兰和木槿。

    奎星楼,又称拐角楼。相传,登楼可南望霍山,又叫望霍楼,俗称三蓬塔,它已经是一位有着449岁的高龄古建筑啦。原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时,以兴楼为名,所建的一座敌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砖结构,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起脊翘角,结顶装饰铁制舞凤。凤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有瑞应,故顶饰具有传统文化性质。塔檐六角系铜制响铃,(1981年)重修时改为铁铃。奎星楼三层均有室,但互不贯通,第一层朝南开一半圆形券门。第二层有一门,开四圆形券窗。南门

楣砖雕有题额“文光射斗”、第三层南门楣题额为“奎壁联辉”。 “奎”、“壁”、“斗”均属二十八宿星座。“奎星”是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首宿,因其“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援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说。《春秋元命苞》更认为汉字起源也与奎星有关,说苍颉“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由此可见建造奎星楼的意义非同寻常。在《历代名画记》文献中有“奎有芒角,下主辞章”的说法。由于古籍中常把奎星与文字、文章联系在一起,所以历代文人都崇拜奎星,各地为之建楼奉祀,以祈祷本地文人辈出,文风昌盛。

    奎星楼地处阜阳老城区东城墙路南端,附近有青云街、资福寺、一人巷等历史人文街区。从奎星楼向东行走三百米的样子,就是老东关,这里可谓是美食聚集部落,豆饼子馍、蚕丝大馍、馕饼、老海粉鸡、牛肉盒子、糊辣汤,老台门包子、回民炸果子和卤牛肉等等。如果想来撸串呢,真的不用去山东淄博舟马劳顿的疲惫,咱自己家门口的老东关就能让你一饱口福。这里的烧烤在阜城也算是早就“名声在外”啦,足以让你尽情享受。抬头有星光作伴,茶余饭后沿着东城河边公园信步溜达,东城墙外的吊桥倩影倒映在一泓清池中,一波春水醉了人间四月的春风。

   奎星楼,在阜城人的心里就像一枕浓浓的乡愁,它的样子早就铭刻在脑海。于暮春时节来一场约会,让我轻轻从你

身边绕行一周,那曾是过客的我,而今已是归人,只为在城南寻觅一场旧事,挽住了春光,留住了梦里花香。


上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 颍州区历史古迹——刘公祠.. 下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 文峰塔——与你来一场不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