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府街位于鼓楼街道的文德社区(原三府居委会),东接解放中大街(古商城),西连文德街,南通颍河西路(大隅首和小隅首),北过有18个弯的体育后巷(八家坑巷)达阜城名巷贡院街。
三府街街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也见证了阜城发展的历史。 三府是指古代政府衙门的排位,一府是知府,二府是同知,三府是通判,位列七品之上。清代颍州通判衙门就设在三府街。
街内的天后宫巷据说这里过去曾建有天后宫,在原阜阳军分区院附近清代长江水师提督陈文炳的公馆就设在此。
民国安徽省省长王普公馆设在三府街东头原阜阳雨伞厂院内,当年大街小巷飘着桐油味的竹木大伞,能罩着4~5个人不淋雨,由身格较高力气大的人撑着,有红黄黑三色,不像今天的天堂伞五颜六色的,还能轻松地一键启开。昔日的桐油味已成乡愁,开发较早的雨伞厂小区门前,有家老宁皮蛋店,绿芯口香不烧嘴,和街上飘着大油香的百年陈记馄饨一样,成为阜阳舌尖一品,过年过节也是排队购买。八十多岁的老宁使用专用秘方调制,没有品牌理念,不像陈记馄饨那样主要街区都开分店,恩泽子孙。
孙中山总统顾问朱清华故居也在本街区。 这条街也是革命先烈周传业、周传鼎故居,阜城老八大家的周家世居附近。 这里既是官府重地又是文润藏地。占据大部分街区的原阜阳三中(今颍州中学)为阜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有为之才,薛敬龙等一批教书工匠也是桃李满天下。
原阜阳军分区门前伞下站立的哨兵,唤起着过往青年的青春和梦想。
阜阳市房产局大楼是街区内最高建筑,作为一方土地的通判,操办着千家万户的家业。一个个红本本拿捏着业主们的七寸理财心迹。
开源大厦是阜城儒系人士高学文开发最早的老城区安居工程项目,建筑质量着眼于百年大计,是本街区居民安居兴业展示的地方。
这个街区居民厚道纯朴,文化素养较高,因阜阳梆剧团在街内影响较大,众多票友仍活跃在阜城的各个场所,传唱着北方人豪放的腔腔调调,生活安怡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