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到阜阳,一颗位于淮河之畔的明珠,淮水泱泱,润泽江淮大地,颍水汤汤,滋盛千年古邑,淮水和颍水的碰撞孕育了一块福泽宝地,交汇出了这么一个皖北江南。
阜阳是一座著名的古城,古时称颍州,因颍河而得名,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阜阳地处黄淮平原,不仅物产丰富、人文荟萃、还是个“襟带长淮、东连三吴”的交通要冲。阜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黄河文化和淮河文化在这里交融,孕育出既打上两河烙印而又独具特色的颍州文化。
阜阳在历史上不仅地位重要,而且名人辈出, 涌现出管子、鲍叔牙、甘茂、甘罗、吕蒙、刘福通等一批著名的历史人物, 影响深远。北宋时, 因颍州临近开封,位置优越, 经济发达, 文化兴盛, 曾有“颍寿并称”之名。晏殊、欧阳修、苏轼、周邦彦等大文豪、大政治家出任颍州, 令当地文风大振, 学风鼎盛, 文人会萃, 成为了颍州文化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轼曾留下“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的赞叹,历史上与杭州西湖齐名的颍州西湖便位于阜阳。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颍州西湖水广阔,风景独殊,可媲美杭州西湖“平湖十里碧漪风,歌舫渔舟远近同”的盛景。颍州西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西北的大地上,千百年来成为游人趋之若鹜的风景旅游与人文探寻的打卡之地,由此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明清苑是皖北地区迄今保存修缮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明清苑有八大外院、五大内院共13个院落,“五宅一庙一戏台”七个单体建筑,房间120余间。其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身,既有中原建筑之恢弘与古拙,又有江南亭阁之轻灵与神秀被誉为“皖北第一苑”。
阜阳剪纸是阜阳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兼具南北剪纸的艺术特色,于粗犷之中蕴含纤细,在质朴之中又见秀丽。阜阳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民间,并依托于民间,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与当地风俗文化和民俗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阜阳剪纸具有浓厚的自然浪漫、悠闲洒脱的韵味,其特有的风格造就了阜阳剪纸的地位与象征含义,阜阳剪纸中刻画的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等物象,自然传神,体现出飘逸的精神气质。阜阳剪纸作为中国剪纸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
悠久璀璨的古代文明在颍淮大地留下众多文化遗产, 阜阳人民群众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创造了大量意蕴深厚、境界高远的艺术文化。这是阜阳人民创新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