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本来叫阳城为何改名为汝阴
阜阳这个地方,先秦时叫胡国。春秋末期,胡国被楚所灭,阜阳当时叫阳城。秦灭楚后,地名被改为汝阴。其间,地名的变迁与泉河有着怎样的关联?这里边,还真有不少故事呢。
01
阜阳本来叫“阳城”
现在的泉河,从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发源,向东南流经商水县、项城市、沈丘县,进入安徽境内,经临泉县进入阜阳市区,在城东三里湾流入颍河。现在,我们说泉河是颍河的支流,淮河的二级支流,一点没错。但是,上古的河道不是这样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一样。
作为区域行政中心的阜阳城,在北魏置颍州之前,没有与颍河发生一点联系。这是为什么?因为阜阳城与泉河关系最为密切,阜阳地名与泉河产生联系,是在秦始皇灭掉楚国之后,统一中国之前。
历史上,阜阳之地最早的政权是胡国。胡国是夏朝初年夔部落迁徙到这里所建的政权,国都在今颍泉区白庙集一带。民国《阜阳县志续编·古迹》记载在县西北十五里,颍河西岸,泉河北岸,周围约十里,城墙、城河之遗迹尚可辨识。民国二十四年修筑归信(归德至信阳。归德即今商丘市)公路时被破坏。
公元前495年,胡国被楚国所灭。楚国人把胡国国君的旁支留在那里守护宗庙,把老百姓迁到现在的阜阳老城,当时叫阳城。秦灭楚以后,把阳城改为汝阴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就是这个“阳城”人。因为距秦改地名时间不远,又对暴秦抵触、反感,所以这里的老百姓一直自称是阳城人。这也是《史记》记载陈胜是“阳城人”,而《淮南子·兵略训》高诱注说陈胜是汝阴人、嘉靖《颍州志》说他是颍州人的原因。包山楚简记载的一起刑事案件(阳城讼案),更能证明战国时代的阜阳老城就叫阳城。
02
为何改名叫“汝阴”
那么,秦朝为什么要把阳城改为“汝阴”呢?按现在的观点看,阜阳城离汝河既远,又不在汝河之南(山北水南为阴),你秦始皇不是瞎起名字吗?
其实不然。阜阳城北的这条泉河(包括上游的汾河,下同),《山海经》记载它是汝水主河道,从秦到西汉,人们一直都是这么认识的。泉河是汝水,阜阳在汝水之南,所以称为“汝阴”。同样,今河南商水县在这条河以北,西汉建县时就叫它汝阳。
西汉初年,刘邦的“专职司机”夏侯婴被封为汝阴侯。夏侯婴本是沛县政府的“小车班班长”,跟刘邦是铁哥们。刘邦造反,夏侯婴就跟着他闹革命。夏侯婴驾车技术高超,多次带着刘邦死里逃生。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趁着项羽攻打北方诸侯,率军攻占了项羽的老巢彭城(徐州)。项羽率3万铁骑突袭彭城,把45万汉军杀得哭爹喊娘,彭城周边的河流都被汉军的尸体阻断了。夏侯婴带着刘邦逃出彭城,路上遇见刘邦的一双儿女,夏侯婴把他们拉到车上,刘邦怕耽误自己逃命,居然多次把两个孩子推下车,还威胁夏侯婴不准救他们。夏侯婴舍命把这俩孩子拉到车上,这才救下了后来的一个皇帝(汉惠帝)、一个公主(鲁元公主)。
03
“汝阴”为啥消失了
西汉末年,豫州大旱,汝水主河道在今漯河市召陵区断流,一直没有疏浚,东汉时人们就把泉河(包括它的上游汾河,下同)叫作“死汝”。与此同时,从漯河向南的这条河道变成了汝水主道,泉河则降格为汝水的分支。东汉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认为,现在的南北汝河(元代以前是贯通的)才是真正的汝水。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汝水》详细记录了这条河的走向。他俩都有专著,貌似很有理的样子,所以大家都慢慢接受了他们的观点。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认为,南汝河就是颍河,而北魏第一个颍州设在南汝河边,都是把南汝河当成了颍河。
虽然泉河成了颍河的支流,人们都不知道汝阴命名的缘故,但是,汝阴作为地名,一直就这么糊里糊涂地使用着。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年),因为颍州全部人口还不足千户,州辖各县都被撤销,由州统管全境。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恢复州下各县,而州治所在地不再设县,汝阴县就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