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溜是个相对偏僻的乡村,先天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的幽静与内敛。在它相对落后的村容村貌的背后,隐藏着往昔的古老沧桑。
“洄溜”村居的美称竟然还是乾隆御赐的!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乘龙船途经颍沙河洄溜古镇时,看到颍沙河面水流形成一一个漂亮的回漩, 水花中的漩涡不断打转,水却向西回流,不禁惊叹不已。乾隆对着颍沙河水说: “假如你能将朕的龙船给旋转回去50米,朕就给你赐封地名。”话未说完,乾隆和大臣便发现龙船开始后退,大臣个个惊奇, 并齐刷刷向乾隆跪拜贺喜。其中一位大臣恭敬地说:“吾皇英明,此地水神恳请皇上赐名呢!”乾隆皇帝哈哈大笑便思索了一会,说颍河水滚滚东流入淮入海,此处水流却向西流,真奇哉 !就封此处为洄溜湾吧!乾隆皇帝金口玉言,从此这段水域一带地方便叫洄溜湾。洄溜古镇从此得名。
文物见证了她的历史积淀
清真寺是一处具有典型清代建筑特点的文化遗存,属于坛庙祠堂类别。有清真寺位于30里铺回刘集行政村新街中段,始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于道光五年(1825年)进行扩建。两层门楼,礼拜大殿、望月楼、讲经堂、水房、阿訇住房、客房等建筑实体保存完好。洄溜集清真寺是一座一进二院落典型的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礼拜大殿为三间歇山式硬山马头墙,抬梁结构。南北讲堂和礼拜大殿呈中轴对称。《阜阳县志》《中国文物地图集·安徽分册》均有详细记载。
这个早在唐代就有文字记载的兴盛过的千年通商古镇,粮站、码头、水利设施、古井只是它古朴的外衣,随着村民介绍的一处处古墓葬、古遗址的传说,对于洄溜集名字的来历,越发觉得这个地方的神秘莫测。
洄溜古镇枕着沙颍河,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发达的水运行业的盛行。至今古镇还保存着当年遗传下来“通顺盐行”四个字的石质秤砣,据介绍,它曾是宋朝时期进行交易的秤砣,石质秤砣是古镇修筑堤坝时挖出来的。抚摸岁月的痕迹,它见证了那日进斗金的尹氏盐业,那直接与美国进行贸易的穆氏石油,那商贾云集、繁荣昌盛的热闹场面眼前一下子飞灰烟灭,只剩下这个石砣遗世人间。
街边的美食是千年味道的流传
人间真味是清欢,无论是人生的大起大落,还是平凡而普通的花来花落,而四季的烟火却是最能抚慰人心的神奇妙手。洄溜老街的煎粉、麻糊、烧饼这些最平淡无奇的小吃却吸引了无数骑行团前来品尝,无需吃得太饱,无非是品尝一下这里前年留下的风味,就着历史的阳光的春风,品着古街慢生活的悠闲,咀嚼一下它的古老风味,何尝不是人间幸事!
牛肉是经过清真寺阿訇念过经才宰杀出来的新鲜,绿豆饼、缸芽(黄豆芽)、豆腐皮、香油这些醇香的绿色食品还是与古老洄溜人淳朴的性格一脉相承。带一些回去啊,耳边萦绕着乡村大舞台的淮北梆子戏的余音袅袅,坝子两边是蚕豆花香、油菜花香,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金黄色的油菜花铺展你的视野,还有什么比“平凡而普通的烟火生活”更美好呢?来吧,在这春风“阜”面的春天,草长“鸢”飞的季节,我在洄溜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