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向南向未来阜阳城建三次拓展(中)
2023-04-11 08:36:00

第二次拓展 :城区南进著华章

  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城市建设迅速发展,阜阳的政治中心率先突破“围城”,跨出老城南关,迈出向南拓展第一步。纵向轴线的阜王路(颍淮大道)由南门口向南延伸,与东西轴线的清河路交汇,大幅拓展了城区范围。阜阳地委行署办公区随之搬迁到清河路,奏响了阜阳城市向南发展的前奏曲,带动了阜阳城建二次突围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新建两条路中心迁南城

  阜王路,当初由老城南门口通往城郊王店镇的一条乡间土路,路名源自一家名为“王店”的过路店。新中国成立后,阜王路经过多次改扩建,1984年由砂礓路改为渣油路,路面由5.5米拓宽到12米,成为晴雨畅通的支线公路。

  清河路,路名与老城南郊的清河有关。清河是中清河、西清河、东清河3条河流的统称,均与南城河沟通。其中,中清河(清河)被誉为阜阳最早的一条人工运河,旧志记载为2500多年前楚灵王开掘的“通商渠”,南可入淮河,北经护城河与泉河相通。因东西走向的清河路纵贯了3条南北流向的清河,被命名为清河路。

  在阜王路与清河路交口东北侧,阜阳行署(今市政府)办公大楼于198412月竣工;阜阳地委(今阜阳市委)办公大楼于198912月竣工。此后,市人大、市政协、市纪检监察等重要机关先后迁至市政府(市委)大院办公,成为阜阳市的政治中枢。

  同期,阜阳海关、市国土局、市国税局、市公安局、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等机关单位相继搬迁或新建于清河路两侧。此外,阜阳国际大酒店、阜阳华联大厦、白金汉宫大酒店、金种子集团等地标性建筑及商业企业、银行保险机构也陆续布局于清河路沿线。

  历史底蕴厚文教集中地

  清河路沿线,除“三清贯颍”景观外,还分布着“汝阴侯汉墓”遗址、“城南中学”(原市委党校)旧址。

  西汉汝阴侯墓遗址位于今阜阳师范大学西湖校区教学主楼前,是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夫妇的合葬墓,出土了天文仪器、汉简、漆、铜、铁、陶和金、银器等珍贵文物200多件。其中的竹简和漆器,对于研究汉代及先秦的文献、天文学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清河路上,曾有一所鲜为人知的阜阳县初级中学。在当时倡导“社社有中学”的背景下,1958年阜阳新建了14所初级中学,阜阳县初级中学(习称城南中学、阜阳初中)就是其中之一。19607月,改名为阜阳专区科学技术学校。19613月,又改回原名。19666月后,学校全面停课。1969年冬,阜阳县初级中学一分为二,迁至苏集、苏屯开办苏集、苏屯中学。城南中学解体后,这块地方由县级阜城镇接管,文革期间改为“阜城镇学习班”;后来成为“阜阳地委党校”(阜阳市委党校)所在地。20162月,阜阳市委党校从清河路老校区(南城中学旧址),迁入颍河西路新校区。

   今天,清河路沿线分布着阜阳师范大学(清河校区、西湖校区)、清河路第一小学、莲池小学、市博物馆(已迁城南新区)等文教机构。沿途从东到西,还建有金种子生态产业文化园、文峰公园、林带路游园、清河广场、七渔河游园等观光休闲场所。

   其中,文峰公园内的文峰塔,由颍州太守陈九陛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是颍州官方希冀阜阳文星显露、振兴颍州文风而建的风水宝塔,19985月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公园内建有文峰塔苑、水面景区、植物景观带、市民活动中心、步行休憩带等特色景点,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上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北城小学曾是中共皖北特委通.. 下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非遗文化:阜阳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