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阜阳,他坚守40余年,只为把「手工装裱」传下去!
2023-04-10 17:36:00作者:张卫钧来源:你不知道的阜阳

黎金陵是目前在阜阳,为数不多的仍然坚持传统手工装裱字画的老师傅,也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让我们通过下面这部短片,了解“神秘”的字画装裱。

装裱,是中国传统装饰书画、碑帖的一门特殊技艺。一幅完整的书画作品,要使其便于悬挂、流传和收藏,离不开装裱。装裱后的书画作品,如因长期保管不善,还可进行重新装裱,这叫做揭裱。

阜阳黎氏装裱技艺,肇始于清末民初,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实践与努力,始终坚持传统手工技艺,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

黎氏装裱传承人黎金陵,以传统“师带徒”的形式,不断培养新人,共收徒弟10余人。向业余爱好者指导、传授装裱技艺20多人。黎金陵的儿子黎传远退伍后,放弃优厚的工作机会,也投身到传统装裱技艺中来。近40年来,黎氏装裱工作室,先后接待阜阳师范学院、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师生前来观摩、考察。受到《阜阳日报》、《颍州晚报》、《阜阳城市周报》、阜阳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

从业以来,黎氏装裱工作室承接各类字画装裱、古旧字画揭裱等,总量逾10万幅。其中名贵作品,如:揭裱明代“吴门四子”之一仇英人物条幅;清代刘墉书法条幅。近、现代书画家李苦禅、刘海粟、启功、韩美林等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为《颍州岳氏族谱》手工制作册页、锦盒、画框;揭裱清代刘墉为太和人、两广总督徐广缙所书“抒忠晋爵”拓片等;主编《黎国琛百岁诞辰书法集》、《黎氏宗谱》,并被省内外各大图书馆收藏;曾为蒙城水灾,义捐书画作品200多幅。

黎金陵根据多年实践,结合阜阳地方气候与物产,改良了装裱浆糊的制作工艺,独家配制的中药与优化后的流程,使浆糊气味芬芳、颜色爽朗、手感顺滑,更加易于储存,且有防虫防蛀的功效。

传统手工装裱,相对机器装裱而言,更易保留书画作品的原质原貌,使用的浆糊、背纸等,是有机材料,并且具有“可逆性”,可以多次揭裱,细节处理更加讲究。

然而传统技艺工序繁多,周期较长,需要根据装裱期间的天气情况、空气湿度判断进行下一步流程的时间,成本也相应较高。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阜阳手工装裱业大都受市场驱动而转型,逐步放弃手工引进机器。

为坚守传统,黎氏手工装裱有责任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力所能及的保护措施。坚持采用传统技艺,使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至灭失,且得到进一步发扬。
上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阜阳新见明代石碑,或弥补道.. 下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毓秀钟灵 三清贯颍——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