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阜阳,倍有“面”儿!
2023-04-08 14:56:00来源:阜阳新闻网

       走千走万,淮河两岸。安徽北方的空气氤氲着厚重的文化气息,就连美食都带着悠久的历史传说。站在阜阳的大地上搜寻皖美好味道。单单面食,就让你欲罢不能。

       车辆行走在阜阳大地上,和煦的风吹来春日的气息。与皖南大片的油菜花田不一样,皖北多是成片的麦田,麦苗青翠,吸饱了整个冬日的营养,春日里叶子如抹了油般生机盎然,绿油油地在风里招摇。这样的春景,是皖北一览无余的大气,带着纵横捭阖的霸气。

       看着麦田想象着从麦苗到小麦,从面粉到面食的过程,思绪飞到了遥远的地方,这是大自然赋予的时间魔力,更是不同阜阳人的美食巧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格拉条!

这道阜阳特色面食,有着外人听来奇怪的名字,其实“格拉条”是方言。据说苏东坡在颍州任知府时,尝了好友白老先生做面食,问名字,白先生只说制作过程要先格拉格拉,就是搅拌的意思,苏轼感慨:原来格拉条也。从此,“格拉条”这个名字始流传。

格拉条有点类似湖北的热干面,都是无汤水的拌面。满满当当一大碗上桌,香喷喷的芝麻酱拌着劲道的面条,一口下去麦香和芝麻香充斥口腔,再搭配上豆芽和豆角的“作陪”,清爽解腻,成功消解了酱香的饱腹感。

偷得浮生半日闲。在颍州的大梦里,把北宋的惬意切换到南宋的烽火。相传,南宋初年的顺昌之战,阜阳百姓为了支持刘锜抗金,将新麦做成大馍,给宋军每人发一个,饿时切一片填饱肚子,困时当作枕头可以睡觉。——枕头馍,由此得名!

枕头馍名副其实,像枕头大小的馒头,每个重2-6斤,简直就是大馍中的“王者”。枕头馍外形硬挺,入口却异常香酥,嚼之松软,存放数日不霉不硬。枕头馍的口味其实更像是面包,也可以切片,蘸果酱或者咸酱。

而今,外地人来阜阳旅游、阜阳人去外乡,都离不开的巨型馒头,倒是成了居家旅行必备食品。这不,阜阳人春节离家的行囊里,爸妈必然准备着这一道家乡美食。

另外一种走出去的阜阳面食

就是声名远播的——太和板面,在外地又被称为“安徽牛肉板面”,是由太和人带到了华北平原并落地生根,成了他乡的一道美味。

太和板面是一种两厘米宽的面条,白的面,绿的叶,红的汤,颜色和谐。卤制的牛肉切成块,点缀在面上,香烂却有嚼劲,牛肉汤作为汤头浇在面上,蘸饱了汁料后,面条筋道十足,回甘生香。

驰骋在阜阳的春日大地上

走出去的美食,带回来的滋味

加注在美食上的感情

都是随着一次次的体验而慢慢增长。

来吧,尝一尝阜阳的面食

会成为你内心最柔软的存在!


上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母亲的口述史:古城颍州的腾.. 下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历史上的颍州名人,你知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