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颍州区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动力,认真开展乡土树种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区已建成西湖和马寨乡两个乡土树种园,占地面积200余亩,保护榔榆、朴树、黄连木等珍稀乡土树种30余种1000余株;142株古树名木均已实现挂牌保护。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实现效益提升。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现场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西湖乡土树种园已建设面积82亩,保护乡土树种30余种300余棵,繁育乡土树种苗木700多株,新修道路4000多平方米,悬挂科普牌110个,举办科普实践活动10余次,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科普成效日益凸显。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实施科学修复。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连续多年把乡土树种园建设和古树名木保护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累计投入乡土树种园建设资金300多万元,投入古树名木保护资金6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落实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人补助资金,每株每年补助500元。不断加大古树名木的修复复壮工作,累计修复古树名木63株。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意识。通过专题培训、融媒体、宣传条幅、科技下乡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新森林法》《安徽省林长制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植绿”“护绿”深入人心。部分群众主动对接乡土树种园,捐赠房前屋后古树名木。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常态管理。落实林长制改革工作月度提示和定期调度工作制度,建立古树名木巡查制度,通过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