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理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认真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推进“互联网+智慧监察”工作,积极推行区、乡、村三级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体系,创新建立信息化调度指挥机制。设立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中心,快速高效处理农民工欠薪问题。
二是加快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建设集公共服务、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以及技术支持和生活服务为一体的“颍州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平台,搭载多功能平台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计划到2023年,吸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100家以上,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业年营业总收入突破1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0000人,服务就业人员超过50000人。
三是积极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人才工作新引擎。积极利用沪苏浙优势服务资源,深入开展劳务合作,实现企业招聘岗位信息、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异地同步共享。不断完善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截至目前,评选“颍淮杰出工匠”4人,认定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4家、带徒名师32名、企业首席技师21名。到“十四五”末,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可达85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750人。
四是巩固就业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就业帮扶车间、双创车间、就业帮扶基地等就业载体,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缓解农村老人及儿童留守问题。为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相关政策支持,通过实用型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结合安徽省“技工大省”“技工强省”计划,打造农村技能劳动力品牌。为农村劳动力市场提供政策支持,在镇村打造更多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畅通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信息获取渠道,及时发布全国各地企业招工信息、及时征集劳动力就业需求,精准匹配岗位推荐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