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脱贫攻坚,做好基本民生保障。一是率先在全市开展社会救助第三方评估。2018年起,颍州区通过购买服务,引进第三方对新增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进行100%入户核查,确保对象认定公开、公平、公正。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89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893人,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8786.3万元;全区共有特困供养对象402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07人,全年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金2236.2万元。二是在全区扎实开展社保兜底困难群众走访。以规范基层档案、规范末端公示为抓手,检视困难群众纳入兜底保障情况,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全区3267人纳入农村低保、76人纳入特困供养。三是加大救助力度。通过简化程序、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预拨临时救助备用金,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作用,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2019年,全区共临时救助831人,发放救助资金193.1万元。
聚焦特殊群体,做好基本养老服务。一是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19年,共建成60个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助餐服务的35个。投资137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颍西街道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是目前为阜阳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健康智慧养老项目,投入218万元对三合、西湖、九龙、程集等特困供养机构和失能中心进行适老化改造。二是继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为文峰、鼓楼、颍西、清河4个街道符合政府购买服务对象条件的863名70周岁以上的城市“三无”人员、低保户,计生失独家庭中经济困难老人提供每人每月200元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2019年,共支付居家养老服务费177.2万元。三是全面实施经济困难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2019年累计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中的失能人员发放经济失能老人护理补贴151.274万元。四是积极推进养老院医养结合工作。投资229万元在程集镇、三十里铺镇(福寿堂老年公寓)设置2个失能老人护理中心已投入运营,配备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管护人员12人,使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有机结合。
聚焦群众关切,做好基层社会治理。一是积极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推进智慧社区网络设施、硬件设施建设和便民服务终端的统筹建设。目前文峰、奎星、青云、莲池、泉河5个社区试点建设任务正在稳步推进。二是多措并举推进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新建小区配建、置换、购买等方式逐步解决无房社区办公用房问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建成精品社区服务站12个、标准化社区服务站13个,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三是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现城市社区“两委”正职基本报酬为2600元,副职基本报酬为2200元;按照3:5:2的比例分为三个等次兑现了相应的绩效报酬,社区“两委”正职月最高报酬可达3400元,年报酬最高可达40800元。副职月最高报酬可达2800元,年报酬最高可达33600元,标准居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