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促进规模经营。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流转土地29.1万亩、占耕地面积64%,百亩以上经营主体354个、千亩以上17户。全区经济作物面积30万亩,其中蔬菜播种面积约25万亩,花卉面积约3万亩。
二是培育新型主体。全区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26家、家庭农场411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家、市级8家,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20家;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94家,其中市级以上37家。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今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绿色农产品5个、有机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达到31个;累计培育金牌鸡蛋、大田恋思萝卜、枕头馍等5个省级著名(农产品)商标。
四是改善产业结构。结合实际,按照“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游则游”思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三大产业联合体加快推进, 5万亩蔬菜、5万亩花卉产业初具规模,“100+30”平方公里的泉河南岸生态产业示范区及颍西老鲤鱼窝等14个重点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有序推进;全区建成规模养殖场871个,畜牧规模养殖率达82%,畜禽良种普及率超过95%;大水面水产养殖面积达2.9万亩,水产品年产量4286吨;培育林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省级3家、17家,林业总产值达1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