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理清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在挖掘特色、培育特色、壮大特色上下功夫,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大力培育“一村一品”特色村镇,实现特色农业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把加工高附加值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全区累计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5个、省级3个,培育“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1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
二是扶持经营主体。出台《颍州区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办法》《颍州区开展金融创新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方案》《颍州区家庭农场认定及管理办法》等多项扶持政策,加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现有大中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增强示范带动效应。今年以来,全区新增龙头企业14家,累计达到79家;新增家庭农场10家、累计达到380家,其中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66家;新增农民合作社31家,累计达636家,其中区级以上示范社112家,带动农民增收约23.7%。
三是搭建载体平台。依托黄沟湾、金宏、金绿地等16个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加快西湖现代农业示范区、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九龙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上半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2.7万亩。
四是完善经营机制。积极推进农业联合体建设,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形成要素、产业、利益的紧密联结,集生产、加工、服务一体化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打造全产业链紧密型产业联盟。上半年新注册产业联合体1家,累计达到4家,规划5万亩的蔬菜、5万亩的花卉和近100平方公里的生态旅游三大产业联合体正在加快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