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率先建立贫困群众全面体检机制。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对所有贫困群众开展免费体检,逐项检查内科、外科、大生化、心电图、彩超、胸片等项目,准确掌握全区贫困群众患病状况,及时进行分类,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预防疾病。根据体检结果,查出贫困群众9817人患病状况,其中,高血压患者3095人、心脑疾病患者1128人、肺病患者1101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42人、糖尿病患者890人、精神病患者331人、肿瘤患者217人,其他疾病患者1015人。
二是率先建立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机制。根据体检结果,建立贫困群众健康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群体、重点病种,提供个性化及延伸医疗服务,区财政安排300万专项资金,用于采购重点人群、重点病种治疗药物。目前,已为24227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为贫困群众中3095名高血压和890名糖尿病患者发放了13种基本治疗药物。
三是率先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抓住全省第一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县(区)契机,将贫困人员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积极开展贫困家庭“1+1+1医生签约服务”(即每个贫困家庭签约1名乡村医生,1名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1名区医院医生)。通过全面体检、健康干预、签约服务、科学用药,提早预防、及时发现、准确治疗,有效预防大病发生,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数。目前,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1.2%和86.7%,预防减少心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651人,糖尿综合症216人,避免了168人脑中卒等重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