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区用心用情织牢30项民生实事保障网
2025-10-23 09:13:00作者:季思华 王东方 张好来源:工商导报

秋日一个清晨,阜阳市颍州区卜子社区安舒居老年公寓的走廊已响起脚步声,工作人员正推着餐车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午,零工市场的大厅展位前,隔壁小区的王阿姨正拿着简历咨询家政岗位;傍晚,老年大学里,老人们正握着毛笔临摹字帖,墨香伴着笑声飘出窗外。从晨光熹微到夜色降临,颍州区的民生场景处处透着温暖。这是近年来,颍州区用心用情,精心织密30项民生实事保障网,让政策红利穿透“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拓宽渠道,靶向服务稳就业。颍州区以精准服务破解就业供需难题,通过“企业服务+招聘引才+重点帮扶”多维发力,筑牢就业保障网。深化“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建立“需求收集—精准施策—跟踪问效”闭环机制,围绕招工用工、人才培育等核心需求,累计走访企业124家次。常态化开展“2+N”系列招聘活动,今年以来线上线下举办活动132场,服务企业2000家次,达成就业意向2800人次;累计组织优质企业72家次赴蚌埠学院等高校开展校园引才5场次,锁定意向人员734人。

聚焦重点群体就业,今年以来,该区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5469人,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1589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35人;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实现14068人就业,年度目标完成率108.3%,未就业人员动态清零。

同时,积极推进放心家政行动,打造“家门口的放心服务”,在技能提升上,共开展职业道德、母婴护理、养老照护等课程培训9248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1823名。配合市级相关部门持续推进“一人一码(牌)”工作,积极培育星级家政企业,示范带动家政服务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提升。获省级五星级家政企业1家、二星级家政企业1家。阜阳阳光月嫂母婴护理、阜阳市宜家政保洁获评省级星级家政服务企业。依托“阜到家”数字化平台,构建标准化服务评价体系,形成“一键下单、半小时响应、全程追溯”服务闭环,破解供需两端“找服务难”与“接单难”的双向困境。

优化供给,织密养老保障网。为顺应老龄化趋势,颍州区以“就近便利、精准服务”为导向,分城乡探索特色养老模式,满足不同群体养老需求。

在城区,主推“嵌入式”养老模式,将“小而精”的养老机构嵌入社区,整合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优势,让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目前全区已打造2家嵌入式养老机构,计划2026年前覆盖全部街道。以卜子社区为例,该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较高,嵌入式机构可以提供助洁、助餐、助医等服务,还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设立医务室、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提供健康体检、康复护理;同时延伸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形成“机构为枢纽、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服务格局,加速构建“15分钟养老圈”。

在农村,借省级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契机,重点补齐设施短板。今年以来,共投入30万元改建10个农村幸福院,配备休息室、餐厅等,解决农村老人“吃饭难、看病远”问题。马寨镇欧庙村幸福院创新“幸福院+互助养老”模式,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参与管理,形成“以老助老”良性循环;服务覆盖全村200余位老人,日均接待30余人次,开展健康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10余场。78岁的李大爷感慨:“在这里吃饭只要5元,还能和老伙计聊天,子女在外也放心。”

精准保障,多维发力保民生。颍州区以“精准保障、服务升级”为抓手,聚焦困难、特殊、重点三类群体需求,将社会保障工作做细做实,既加大兜底力度,又增添服务温度。

困难群体保障上,颍州区扎实推进救助,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同步优化法律援助服务,以“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为目标,为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开通“免证直通”渠道,开辟欠薪维权“绿色通道”,推行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今年以来,已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85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70余万元。通过“个案跟踪+质量评查”强化过程监管,受援人回访满意度超过95%。

针对特殊群体,颍州区全力推进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为599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含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38名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为1266名困难精神残疾人发放药费补助126.6万元,有效减轻残疾人“出行难、护理难、负担重”问题。学生资助领域,构建“学前-义务-高中-高等”全学段资助体系,春季学期共投入3335万元,惠及3176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坚决守住“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的底线。

强基固本,全龄服务优教育。针对幼儿“入园难”、家长“托育难”的实际困扰,颍州区积极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同步推进学前教育资源扩容与普惠托育服务提质,用更充足、更优质的托育服务,切实缓解家长的急难愁盼。颍州区双清路第一幼儿园的家长杨清梅深有感触:“安心托幼行动真正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过去上班总担心孩子没人管,现在园里新增了2-3岁托班,我们能安心工作,下班后还能陪着孩子参加园里的亲子阅读活动,孩子也更爱去幼儿园了。”为落地政策,该园在原有8个班级基础上增设托班,新增20个托位。今年以来,全区新增托位350个,开设托班幼儿园占比超3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70%,推动了“托育”与“早教”的有效贯通。

不仅守护“幼有所育”,颍州区更着力保障“老有所学”,将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文化+教育”融合构建“文化养老”新模式。充分盘活社区文化站、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在1所区级老年大学、14所乡镇街道老年学校、155所村(居)老年教学点的基础上,开设书法绘画、健康养生等课程,既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也帮助他们跟上时代节奏。目前,老年教育学员总数达4.6万人,其中线下2.96万人、线上1.64万人,真正让老年人在学习中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形成覆盖全年龄段的民生教育服务闭环。

用心服务,守护健康防护伞。在“健康口腔行动”中,颍州区联动2家口腔医疗机构,走进2所小学开展口腔健康科普——通过动画演示、互动游戏等趣味形式,向学生普及护齿知识;为学生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对筛查出的龋齿、牙龈炎等问题,及时反馈家长并给出专业治疗建议。今年以来,已为4944名适龄儿童完成窝沟封闭,从源头守护儿童口腔健康。

针对“出生缺陷防治提升行动”,颍州区进一步扩大筛查覆盖面:为全区孕妇免费提供产前血清学筛查与无创DNA检测,筛查率达95.79%;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达99.06%,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9.95%,以早发现、早干预降低出生缺陷风险。

在适龄女性“两癌”防治工作中,颍州区精准落实健康服务,为9100名适龄女生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为13569名妇女免费开展宫颈癌筛查;对筛查出的395例阳性病例,建立“跟踪随访+治疗指导+心理疏导”全流程服务机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切实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交通惠民,宜居宜行再升级。作为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白行社区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民生工程重要抓手。在阜阳市交通运输局颍州分局的科学规划下,建设团队昼夜奋战,仅用90天便完成3段旧路改造。工程不仅实现道路“白改黑”提质升级,更同步完善停车位、安全护栏等配套设施,让群众切身感受“出行更方便、生活更美好”的实惠。“现在环村道路平坦,不仅美观,出行也更方便了。”社区居民高翔的感慨,道出了群众对民生工程的赞誉。

这条乡村振兴道路的建设成效,是颍州区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颍州区以“通途惠民”为目标,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舒心。今年以来,颍州区投入4384.3万元,完成17.2余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自“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3.1余亿元,先后完成112.7余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8座危桥改造,以及10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面实现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四级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列养率“四个100%”,显著提升公路通行能力。

同时,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停车难”问题,颍州区靶向施策推进便民停车场建设。围绕社区等人员密集、停车需求迫切的区域,创新采用“新建停车场+盘活闲置空间”双路径模式,累计新增便民停车泊位640个——其中书香门第酒店周边闲置空地新增200个、海亮华府新增150个、资福寺福街周边新增130个、双清路新增60个、九里社区新增100个。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群众“停车找位难、就近停车远”的日常困扰,更在盘活闲置资源的过程中进一步补齐了交通领域的便民服务短板。

上一页:没有了 下一页: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