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区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抢抓政策机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这段时间,在袁集镇张堂社区的入户道路接户工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眼看着家门口的路面逐渐浇筑硬化,居民心里乐开了花。
颍州区袁集镇张堂社区居民 韩大邦说:“这修上水泥路了,社员都方便了,感谢政府。”
道路通到户,幸福来敲门。在袁集镇,还有不少像韩大邦一样的居民入户黄土路,在这次接户工程中将得到改善,为做好做实这项民生工程,当地整合财政资金,跟踪服务,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努力早日让群众走上致富路幸福路。
颍州区袁集镇张堂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程亚坤说:“资金这一块是政府补贴一部分,按照70%的政府补贴,剩下的30%属于农户出。在施工当中,有时候一些问题,我们都及时地下解决掉。把土路变成水泥路面,方便老百姓的出行。”
乡村要宜居,环境是底色。近年来,颍州区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扮靓乡村“颜值”,提升乡村“品质”,越来越多的乡村焕发新容颜。在袁集镇前炉村,每到茶余饭后,村民们都会聚在凉亭里有说有笑,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展开。
颍州区袁集镇前炉村村民 张传侠说:“这路上干干净净的,宽宽敞敞的,这一切都好。”
颍州区袁集镇前炉村村民 王传芝说:“这下水道户户通,都弄好了,环境也好了,心情也好了,也不生病了。”
把村建在景中、让景留在村中,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前炉村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把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乡风文明有机结合,注重一路一墙、一树一花,利用砖瓦、石块,打造“五小园”,既彰显了乡土气息,又留住了乡愁乡韵。
颍州区袁集镇前炉村村委会副主任 张城说:“我们村里有些自然的特色,还有包括我们那些老树,都是几十年的老树,我们给它保留下来,进行保护好,古老的小桥,我们也给它保留,进行维修,保持它原来的风貌,真正让群众看得见绿色,留得住乡愁。”
以“千万工程”为引领,颍州区正不断深化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环境的“高颜值”提升农民的“幸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