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颍州区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增强农业产业现代化,不断提升全区农业的竞争力、创新力、供给保障力,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安徽省首次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工作。颍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加大宣传,鼓励更多有资质、符合要求的一线农业工作者参加评审。
颍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技办 工作人员 王思雅说:“评审机制更加灵活,比如符合高级职称条件的,可以不受初级、中级逐级申报的限制,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先由村、镇推荐至区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和农业农村局进行初审,初审符合条件的,逐级推荐至市人社局进行评审。”
按照省、市文件要求,颍州区围绕11个专业,开展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级职称评审,审核推荐了乡村振兴人才高级职称32人、中级93人、初级267人。评审范围主要面向主要面向长期扎根基层、从事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企业经营主体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农村手工艺者、民间艺人、技术能手、在乡返乡下乡回乡创新创业带头人、电商营销人员及其他涉农乡村人才。
颍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李永红说:“职称评审向“职业农民”开放,这是对人才的尊重,也是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创新之举,可以打破基层人才发展“天花板”,助推更多“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此外,农民评职称”可以增强农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的人才动力,这是农民评职称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实现产业振兴,既要有人才,也要有产业。颍州区各地通过“有为政府”引导更多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通过“有效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颍州区三合镇郭寨村,一家生产速冻食品的企业车间,工人正在加紧生产订单。由于当地服务好,配套全,这家企业不仅留了下来,而且逐年壮大。
阜阳市万宜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盛武说:“7个年头,从800平方的厂房面积已经扩展到6000平方,人员也是从二十号人现在发展到八九十号人员。每年产值都是50%的递增,效益各方面都不错。村集体、村民、企业达成三方共赢。”
阜阳市万宜佳食品有限公司员工 刘彦苹说:“我在这家门口本地企业干了7年了,收入一个月6000元到7000元,他们(企业)效益好,我们员工工资就逐渐比较稳定。只要咱们用点心,都能做好,不难学。”
以产业振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三合镇做好产业大文章,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以赴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颍州区三合镇郭寨村党总支书记 刘炳强说:“目前我们村有各类企业近15家,其中农副产品企业4家。通过发展产业,我们村集体收入约60多万,带动全村就业人数的200多人,人均收入3万左右。”
人才聚集,乡村振兴有底气;产业兴旺,乡村发展有活力。颍州各地正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各方力量,强化协作配合,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