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文明习惯 共享美好生活
2023-07-14 17:26:00来源:阜阳新闻联播



今年以来,阜阳各地以《阜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工作准绳,综合运用法律法规、道德教化、社会监督等各种手段,在乡镇、城区大力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提高全体市民的文明意识,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让文明新风吹遍颍淮大地。

一大早,颍州区西湖镇龙潭村村民王丽就开始收拾自家门口的小菜园。在这个村,门前精致的小菜园已成为扮靓乡村颜值、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的点睛之笔。

颍州区西湖镇龙潭村村民 王丽说:“施施肥,浇浇水,这个院子里的杂物我都给它归类,家里面的卫生也是一天一打扫,如果弄得很乱,别人来家里做客也会说我,现在大家都很讲究卫生,讲文明。”

放眼望去,镶嵌在村民房前的小菜园,凝聚着大家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智慧,装点着村庄的一角一隅。为了让更多村民将文明生活习惯自觉转化为内生动力,村里常态化开展村规民约宣传,每月开展一次清洁户、文明户的评比,对于评选优秀的家庭进行表彰,号召全村学习,营造出人人比先进、家家比洁净的氛围。

颍州区西湖镇龙潭村志愿者 郑宝清说:“现在天亮得早,我们五点多就打扫了,现在环境干净多了,以前垃圾多,用三轮车拉,一天拉好几车,现在调整扫一扫就可以了,我分的有两条路分给我,我就认真地把它打扫好。”

颍州区西湖镇龙潭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 盛凯杰说:“通过我们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更加调动了村民生产的积极性,新农村更有新气象,现在我们农民不仅口袋有钱,还要住得漂亮,住得舒服。”

为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形成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颍州区通过借鉴乡村治理案例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以区干部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志愿者包路段、农户包房前屋后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并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纳入考核评定中,对照测评体系查找乡镇创建薄弱环节,促进村容村貌优化、生活垃圾处理等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农村环境“一时美”变“长久美”。

如果说文明是最美的名片,那么广大市民就是分发这张靓丽名片的文明使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阜阳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遵守文明准则,通过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礼让行人等一个个得体的行为,传播和树立阜阳的美好形象。在阜城一家宠物医院,市民孙刚带着自己的宠物犬前来接种疫苗。如今,文明养犬成为越来越多爱犬人士的共识。

市民 孙刚说:“狂犬疫苗和传染病疫苗,一年打一次,我们出去都是拴绳,小狗的(粪)便,我们都是随时清理掉,特别在我们小区里面,小孩出去玩一踩踩到脏的也不好,做个文明的市民,美好的环境靠大家来营造。”

某宠物医院负责人 刘品忠说:“我们阜阳市养犬条例出台之后,有很多客户主动办理养犬证,上半年要比去年同比增长10%到20%,每个月办(证)的数量大概在100多例,随着我们市民文明程度的提升,市民对宠物也更加尊重和爱护,也更加理解和支持现在的养犬规定。”

文明于人是一种美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文明于城是一种风尚,彰显精神,传承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已经把“讲文明 树新风”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全民动员、全员参与的共建共享格局,成为城市前行的力量。


上一页:颍州:驿站送清凉 关怀暖人心 下一页:强化风险意识 守牢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