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阜阳乡愁|“桔梗之乡”李兴镇治病救人的“药井”
2023-05-14 16:02:00来源:神羊在阜阳

        太和县李兴镇居皖豫两省三县市交界处。“李兴”集和镇的得名来源于一个典故。据《太和县地名录》介绍:“古时李庄东南一里许有个杨庄,双方都想各自起集。李庄有个叫李兴的人,出面和杨庄争立集市。有人从中劝解,双方议定,各装一粪箕土,谁装的土重,就在谁那里兴集。李兴将土中掺砂,结果比杨庄人装的土重了许多,便在此兴集,命名李兴集。”李兴集、李兴镇均因此集而得名。在太和县李兴镇有两件宝颇有名气。

  一是李兴集东街公路边的一眼汉代古井。井口直径约2米,距水面约3米;建有石质六柱六角井亭,一侧立有《古井》石碑。碑文介绍:此井挖掘于东汉中晚期,三槐堂王氏祖先从山东迁徙到李兴寨子里面居住,因寨里的水井水质苦涩难饮,王姓人家就自己动手在村东挖掘了一眼水井,因井水甘冽可口,远近来挑水的人们络绎不绝。其间,随着人口增长使用频繁,加之自然灾害等原因,水井多次出现浑浊变味,但经过无数次人工淘挖清洗,终于回归了井水的原味。东街的居民对这眼有恩于人们的古井,习惯称为“老井”。改革开放后,人们在庭院打起了方便快捷的“压把井”取水饮用,可逢遇旱期,压把井往往“罢工”,人们只好又重新拿起扁担水桶,到“老井”里去取水。相传,如遇久旱无雨的季节,只要人们掏挖此井,三日之内,必降甘露,滋润万物。

  二是李兴镇盛产根肥、色白、脆嫩、地道的草药“桔梗”。桔梗作为多年生药食两用的草本植物,有祛痰、散寒、排脓等功效,同时也是一种蔬菜和保健食品。在李兴镇,留传着桔梗与古井相关的故事。相传,有一年当地暴发瘟疫,死了不少人。当地一位名叫李兴的郎中为了救助病人,不顾个人的安危,以身试药,最终找到了有效的救治方法。李兴把桔梗等中药材装在篮子里,投放到集上的这口水井里,人们纷纷来汲取井里的水饮用,许多百姓的瘟病得到了治愈。因此,人们称这是一口能驱病消灾的“药井”。

  在古代,向水井里投放中草药防治瘟疫并非个例。北宋时,仁心高尚、先忧后乐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在家书中推荐一方:“水灾人疫,奈何,奈何!家中用术(白术、苍术等,根茎可入药)入井中或水瓮中浸之充日用,其水避瘟,以竹篮子盛之,以篾钓欲贵不沉也,但传与人甚妙。”(《范仲淹史料新编》沈阳出版社)

  李兴人对桔梗的确有着深厚的感情,很多人也靠种植桔梗发家致富。李兴镇也因此成为享誉四方的“中国桔梗之乡”“中国桔梗产业化第一镇”。

  李兴镇也是桔梗生产加工集散地,内蒙古、山东、福建等地的桔梗多在这里加工出口,桔梗产品还远销日韩、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太和县申报的李兴桔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李兴桔梗”成为了继阜南县“黄岗柳编”之后我市第二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如今,李兴人为了保护这眼历史悠久的神奇“老井”,2015年,经当地居委会和王氏家族成员倡议,安徽地德房地产开发公司慷慨解囊捐资3万元,以清石砌筑了一座仿古井亭,让“老井”住进了“新房,”体现了饮水思源,勿忘历史,记住乡愁的人文情怀。



上一页: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 颍州区“旅游+N”新模式 激发.. 下一页: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颍州古树乡愁|重阳木·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