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这十年,颍州区明确教育工作“六个优先”原则,即教育规划优先编制、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项目优先安排,确保了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2015年 阜阳市苗桥小学迁址重建
十年来,颍州区共新改扩建学校32所,新增建筑面积55.9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9180个,为全区各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基本配齐了现代化教育教学装备;中、高考考场落实了标准化建设,改造了标准化考场线路,安装空调;投入资金用于校园安防“四个一”建设,“四个一”覆盖率达100%,校园安防建设得到有力强化;打造颍州区智慧校园平台,实现全面互联互通,完成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农村在线课堂全面覆盖,丰富的教育教学装备全面提升了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
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智能联动
十年来,颍州区共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9所,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58所,提升改造公办幼儿园98所,全面建成15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增加学位26970个,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显著增加;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2年64.8%增长至2022年92.5%,普惠率由2012年55%增长至2022年84.11%,学前教育达标任务持续巩固提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素质教育内涵。十年来,颍州区突出教育质量这条生命线,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行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近4万名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研学实践,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全区大部分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到农村、进工厂、下菜地、入果园,感受劳动快乐,享受丰收喜悦。生命教育,守护成长。防溺水、疫情防控、消防安全、舌尖上的安全等主题教育,全力守护学生生命安全。体美教育,比翼齐飞。坚持每年举办全区中小学“校园艺术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系列赛事活动,积极参与各项青少年体育竞赛,努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北城小学举办校园艺术节
十年来,颍州区紧盯教育质量根本目标,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通过完善机制、深化教育改革、夯实教育综合竞争力等举措,推动全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小学教育重点推进“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个性化、特色化办学,强化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教育重点实施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教师教学提效工程、学校管理提质工程。高中教育通过加强招生统筹管理,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等举措,实现高考成绩稳步提升。
颍州区校际足球比赛
各学校立足办学实际,“特色立校”建设衍生的“求真、向善、向美、向上”教育共生效应已深入人心,东坡文化特色,书法教育特色、武术特色、吟诵特色、劳动教育特色、科普特色、创客特色.....犹如春雨滋润学生心田,使学子们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中健康茁壮成长。
传统射箭进校园
非遗传承人进校园
这十年,颍州区坚持引培并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十年来,公开招聘、培养、录用教师(含特岗)3609名,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坚持开展国培、省培,线上线下培训。十年来,共培养正高级教师8人、市级名校长4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2人,市级名师4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1人,市级骨干教师148人。
颍州区自制玩教具评选活动
“双减”落地回归教育本真。颍州区全面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地,全区无证校外培训机构关停率、“营转非”办结率、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率均达到100%;校内减负推动课堂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实现“三个提升”;“5+2”课后服务城乡全面覆盖,参与人数13.9807,参与率100%;将区域特色文化融入课后服务,阜纺小学东坡剧场、东清小学气象社团、莲池小学国学社团、王湾小学农事体验等项目各有特色,被中央、省市级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昂首奋进新征程,接续奋斗再出发。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颍州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朝着内涵式、高质量、现代化发展强力迈进,努力为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